文学翻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07
/ 1
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翻译事业并愿为之贡献一生的人,经过多年的翻译实践和理论阅读,自然会产生一些感受。就我个人而言,主要是以翻译实践为己任的;我把翻译理论作为对实践的指导,自己在实践中也不断探索、总结,从而不断提高译文水平。

一、关于翻译的一些概念

研究翻译,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翻译。《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把一种语言文学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学表达出来;把代表语言文学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辞海》的解释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学表达出来。Oxford
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的解释是:express(sthspokenorespwritten)in
anotherlanguageorinsimplerwordstoturnintoone’sanotherlanguage
.可见,以上几种解释都是大同小异,即用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这些解释都比较原则,也许作为词典也只能如此。《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先生等编)的解释是: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见该书《绪论》)。这一解释更准确、具体了一些,强调了“准确”和“完整”。

但有趣的是,对于什么是文学翻译,上述词典都未作解释。也许可以顾名思义,文学翻译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翻译。但这样的解释太笼统,体现不出这一概念的深层内涵和特点。为此,笔者不揣冒昧,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拟对“文学翻译”作一个粗浅的解释,以期抛砖引玉,对它的理解日趋完美。因为我们对文学翻译概念的理解,事实上也就成了我们从事文学翻译的准则,所以不可小看。

我的解释是:文学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和体现的风格特色,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在这一句话里,除了说明要传达出“思维内容”外,还着重强调了“风格特色”——因为这正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关键之一。没有风格的作品必然显得苍白无血,毫无生气,正如人缺少了他的个性一样。而作品有了风格,人物的音容笑貌便会跃然纸上,机趣横生。因此,作为文学翻译,它必然也要力求传达出原著的这种精神风貌,否则这种翻译是毫无意义的。

另一方面,笔者的解释还强调了“忠实、准确”——这可是文学翻译的要害,也是基难点所在。翻译毕竟不是创作,其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风貌,而不得随心所欲,自由发挥。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特点不同,规律不同,一层不变地进行翻译是产生不了应有效果的。因此就需要进行调整,在保持“神韵”的准则下语言上作些变通——这便是文学翻译的“再创作”。不如此,翻译出来的东西看似忠实,实则成了死译、硬译,违背了原作的精神风貌。举个简单的例子,问题便一清二楚了:英语格言“Where
there’sawill,there’saway”,照字面翻译过来就是“哪里有了意志,哪里就有了道路”,这当然远不及“有志者,事竟成”了——后一种名译便是对原文的再创作。我把类似的例子对我的学员们以及不懂文学翻译、认为翻译只是查查词典的人一讲,他们一下便豁然开朗,明白了许多,也确实悟到了其中的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