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3
/ 3

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点

    内容提要:
    本文对山东卷、广东卷、宁琼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设题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究了新课程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设题点的新变化。
    关键词:
    新课程高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设题点
    2007年6月,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举行了本轮课改的首次高考,为全国广大师生提供了三套新课程语文试卷:山东卷、广东卷、宁琼卷(海南、宁夏共用一套试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总体来看,三份试卷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山东卷、广东卷结构比较接近于原来的高考试卷,而宁琼卷变化较大。不过,它们也有不少共性,其中之一就是对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考察,形式上都采取了"二选一"的模式,即给考生两篇分值一样的文本,要求考生从其中选择一篇作答。
    为了弄清这种"二选一"模式阅读设题方面的特点,我对三套试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设题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对"设题点"的界定
    (一)"设题点"的含义
    什么是设题点呢?这里所指的设题点,就是设题角度,即题干提示给被试的答题角度。被试必须按照答题角度去回答问题,答案才有意义。比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小题是这样的:"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这道题的设题点就是"含义"。
    但是,有时题干的设题点不止一个。这有两种情况:
    1.题干问了两个问题。比如,全国卷Ⅰ第16小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就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一个设题点,第一问的设题点是"表现手法",第二问的设题点是"好处",即作用。
    2.题干比较复杂,本身隐含了较多的设题点。比如,全国卷Ⅰ的第14小题的题干是这样的:"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在这个题干中,有两个小问题,第二个小问题的设题点是"用意",即原因。而第一个问题的设题点就有点复杂了,应该至少是"形象""特点"("特点"也可以归入"概括""归纳")两个设题点,即这个问题至少是从形象角度和特点角度两方面来设问的,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要兼顾两个角度,才能回答好问题,此外,还要注意"哪些""相同"等限定语。
    (二)常见设题点
    从近年高考来看,常见的设题点有含义、原因、作用、赏析、感情、表现、概括、形象、主旨等。以2007年为例,含义、原因、作用等设题点都较多地得到了应用。参见《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设题点统计表》:
    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设题点统计表
    (不含上海卷、新课程卷)
    含义 原因 作用 赏析 手法 感情 表现 概括
    1 全国Ⅰ 15 14 16/17   16     14
    2 全国Ⅱ 15 14/16     17     
    3 北京卷 18/19/20/21 20           
    4 天津卷 20/21     19     18 18
    5 重庆卷 15   16(2)     17   16(1)
    6 辽宁卷   20 17   19 18   
    7 安徽卷   15     17 16 14 
    8 江苏卷 14/17   16 15     14 
    9 四川卷   14/15   17       
    10 湖北卷     16/17 18 17     16
    11 湖南卷 17/18/20 19       17   
    12 江西卷   18 17 19     16 
    13 浙江卷   19   20/21     18 
    14 福建卷 14 13(1) 12/14   12 13(2)   
    统计 15 12 10 7 6 5 5 4
    结构 矛盾 主旨 形象
    1 全国Ⅰ       
    2 全国Ⅱ       
    3 北京卷       
    4 天津卷       
    5 重庆卷   18   
    6 辽宁卷     21 
    7 安徽卷       
    8 江苏卷       
    9 四川卷 16     
    10 湖北卷     19 19
    11 湖南卷       
    12 江西卷       
    13 浙江卷       
    14 福建卷       
    统计 1 1 2 1
    说明:这里的"含义"包括"含义"、"理解"等角度;"原因"包括"用意""原因"等角度;"作用"包括"好处"、"作用"等角度,等等。每套试卷名后的数字为该试卷中的小题号,小题号对应着相应的设题点。

    二、对三套新课程卷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设题点的分别统计和分析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对山东卷、广东卷、宁琼卷的设题点分别进行了统计:
    (一)山东卷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设题点统计及分析
    1.统计
    山东卷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设题点统计表
    含义 作用 文体 开放
    文学类 20,21,22 19 无 22
    实用类 21,22 19,20 19,20 22
    合计 5 3 2 2
    说明:
    "文学类"指"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指"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体"指与文体知识相关的设题角度,如山东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20题,题干是:"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面上只是问"作用",实质上如果不清楚新闻要素"背景"的特征,这道题也是难以答好的。所以,这道小题实际上有一个隐含的"文体"设题点。
    "开放"是说这道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题又往往从"理解"等其他角度切入,所以一般包含两个以上的设题点。
    "文学类"和"实用类"后的数字为试卷中的小题号,小题号对应着相应的设题角度。
    2.分析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设题角度中,问"含义"的最多,为5次,问"文体""开放"的较少,都为2次。山东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设题点基本一致,且以常见的设题点"含义""作用"为主,此外设置了"开放"性题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放"这个设题点在近年的高考中曾一度较为流行);主要不同在于: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文体知识的考察。
    (二)广东卷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设题点统计及分析
    1.统计
    广东卷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设题点统计表
    含义 原因 作用 概括
    文学类 18 17,18 16 无
    实用类 19,20,21 19,20 21,22 19,20,21
    合计 4 4 3 3
    说明:
    "概括"包括对文本信息的"归纳""总结""概括"等设题角度。
    2.分析
    广东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设题角度差别较大,但都属于常见设题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三道小题的设题角度基本一致,都包含了"含义""概括"角度。
    在各设题角度中,问"原因""含义"的较多,都为4次;问"作用""概括"的较少,都为3次。
    (三)宁琼卷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设题点统计及分析
    1.统计
    宁琼卷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设题点统计表
    含义 原因 作用 手法 概括 形象 探究
    文学类 11 无 12 13 11 13 14
    实用类 15 17 无 无 15,16 无 18
    合计 3 2 1 1 3 1 2
    说明:
    "手法"包括"修辞""表达技巧"等角度;"形象"包括人的形象、物的形象等角度;"探究"包括"探究"等拓展性角度。
    2.分析
    宁琼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设题角度既有联系,又略有不同,且角度分布较广,既有常见的"含义""概括"角度,也有所创新,出现了"探究"角度。
    (四)小结
    通过上面对山东卷、广东卷、宁琼卷设题点的分别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阅读一般也是用常见设题点设题,在这一点上,似乎和以往的高考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同的是,结合各自特点,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如宁琼卷设立"探究"题。
    此外,实用类文本阅读可能会在实用文的文体方面设题,如山东卷。
    三、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点的分类统计和分析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点的比较
    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点的比较表
    含义 原因 作用 手法 概括 形象 探究 开放
    山东卷 3 无 1 无 无 无 无 1
    广东卷 1 2 1 无 无 无 无 
    宁琼卷 1 无 1 1 1 1 1 
    说明:表格中的数字为该设题点在相应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出现的次数。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到:
    1.三套试卷都涉及了"含义""作用"两个设题点。
    2.山东卷、广东卷涉及的设题点的个数较少,只涉及到了3个,而宁琼卷涉及的设题点个数较多,为6个。
    3.广东卷都是常见的设题点;山东卷涉及到了一个较为少见的设题点"开放";而宁琼卷涉及了两个较为少见的设题点"形象"和"探究",特别是"探究",应该是今年新出现的设题角度,特别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理念。
    由此不难看出,宁琼卷不但考察更全面,而且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探究意识更浓,改革步子迈得更大,借鉴意义很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点的比较
    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点的比较表
    含义 原因 作用 概括 探究 开放 文体

    山东卷 2 无 2 无 无 1 2
    广东卷 1 1 1 1 无 无 无
    宁琼卷 1 1 无 2 1 无 无
    分析:三份试卷都分别涉及了4个设题点,而且都涉及了"含义"这个设题点;广东卷的设题点都比较常见,山东卷涉及到了两个较为少见的设题点"开放"、"文体",而宁琼卷有一个创新的的设题点"探究"。
    可见,广东卷的设题比较保守,而山东卷、宁琼卷都进行了更为有益的尝试。
    四、总结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我认为:
    第一,宁琼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设题,和以往的设题既有衔接又有创新,改革意识也更鲜明,值得为我们更为广泛深入的借鉴。
    第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设题点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设题点本身并无太大差别;但是,文本的文体、内容等不同,也当然会有不同的设题点,从山东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设题中我们应该能有所启示。
    第三,设题点的选用一方面会以文本为依据,另一方面也当然要体现课改理念,如宁琼卷创设"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