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黄翠贤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当前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也不例外,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生物制药技术人才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以往的课程体系更多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培养不够重视,其势必会影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因此,改革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当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之后探究如何改革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主干课程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其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真正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使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探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操作水平,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还没有认识到学生实验操作水平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模式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吻合度还有待提升,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中以示范性实验为主,这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培养;另外关于学生职业知识、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只停留在表面,由此导致培养出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存在职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敬业精神不高的现象[2]

1.2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实训室容量不足

实验操作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然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学场地,且受到设备数量、安全性、工位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配备足够的设备和场地,解决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从而为提高学生综合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2.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在教材的选择上,要选择实用性、科学性、理论性相对较强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才能为教师展开“课堂活动”奠定良好基础,且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难点、重点知识。所选择教材中应涉及较多的案例,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调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自主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3]

一些主干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方面存在不足,实验主要是验证性、演示性、示范性为主,一般都是教师进行实验的操作,学生完全照搬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存在不足。因此,学校尤其要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大大提高。

2.2改革教学方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的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点[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依然采用以往传统模式,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可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一些难懂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创建真实感的课堂教学环境。

2.3创建虚实结合课堂教学

由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存在许多抽象内容,且实验教学难度较大,学生通常都是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演示,其没有发现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且没有深入思考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虚实结合是按照“课堂知识传授”→“虚拟感知体验”→“实践操作巩固”认知规律,在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虚拟仿真技术、数字化手段与真实生产环境、实际操作。教师在进行虚实结合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这些信息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实训教学的含义得以深化,使实训教学从观念、过程、方法等层面有着新的意义[5]。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能使实训教学的难题得到解决,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2.4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使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多一些实训机会,增加学生前往学校实训基地或企业学习的次数,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顶尖专业人员,在专业人员的带领学习下,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当中。

学训交替是指教师领着学生在学校或者去企业进行实训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了解今后所从事岗位的工作内容,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总而言之,专业主干课程极其重要,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有着直接联系,由于这些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较强,有的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存在吃力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因此,改革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十分有必要。在改革过程中应当密切联系岗位职业需求、社会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的改革,并不断探索与创新科学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其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莹.基于就业岗位群需求的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49):197-199+212.

[2]吴明静.中职生物制药专业现代发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00.

[3]吕毅,王晓娟,匡旺秋.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初探——以药物制剂方向为例[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142-143+145.

[4]王丹丹.中职生物制药专业现代发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125-126.

[5]谭红琴.高职生物制药专业《药物检验技术》项目化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10):42-43.

基金项目: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虚实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GZB1318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