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高荣慧

山东省泰山疗养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探讨疗养院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长期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某疗养院1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养结合生活模式为主的长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生存质量指标。结果: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医养结合 生存质量 满意度

  随着银色浪潮的到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的增长,失能老人照料、护理和医疗问题日益突出,这些老人多病共存,器官功能下降甚至衰竭,智能、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需要专人照料。“医养结合”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本文探讨在疗养院实施医养结合生活模式为主的长期护理,增加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功能,提高生活品质,鼓励家属参与,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5年6-12月居住某疗养院的老年患者18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75岁以上;(2)多病共存;(3)意识清楚可以阅读和理解;(4)患者、家属知情同意;(5)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等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在临床医生、康复科、营养科及心理医生的协助下制定护理计划,计划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

1.2.1打造温馨舒适、充满人文关爱的生活环境:对照组患者居室尽可能的做到家庭化,设施、家具、装饰物等符合老年人需求,综合评估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及生活模式,把有共同经历、彼此熟悉、兴趣爱好相近的老人安排同住。增加公共休闲空间,为患者提供购物、会客、人际交往等家居生活的机会。

1.2.2心理干预: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对照组通过心理培训的主管护师对每位刚入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把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发泄出来;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交谈30min,通过治疗性言语沟通及非言语性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被动”型的护患关系变为“相互参与”型,使患者自我概念优化,自护动机增强,从而促进自我护理,增进身心健康。

1.2.3科学指导运动、娱乐:每天保证患者1h的有氧锻炼,上午6:30组织患者完成适合高龄老人的有氧操30min,下午4:30散步、打太极等自主运动30min。运动量以患者感到周身微出汗,但不疲劳为宜。娱乐活动大都安排在患者午休后,患者可按兴趣、能力参加各小组活动,如书画、棋牌、歌唱、电子阅读、手工等。每周放1次电影,每半月安排专家健康讲座。每次活动1h,对患者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支持,以增加患者的自信。

1.2.4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参与营养计划的制定,鼓励患者集体共同进餐,这样既加强患者社会活动能力又有助其增加食物摄入量[1]。对吞咽困难、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护士给予进食协助并适当放宽其饮食自由度[2]。每月为患者测量体重,根据病史、膳食史、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的营养干预措施。

1.2.5康复训练:康复目标更注重全面、综合和细微之处,每一项训练循序渐进。对失能患者的训练以吃饭、穿衣、淋浴、整理床铺为主,对有残疾的患者不仅护理好已经破损的肢体和器官,还要充分发挥患者健全肢体、器官的作用,补偿残损的部分,个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每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在护士的帮助下进行被动运动。

1.2.6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反映了个人与家庭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3]。对照组对患者的家属提出定期探视、转院配合、接送回家等一系列要求,就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与家属沟通,鼓励家庭成员每周探望并参与照护,让患者感到尊重和关爱。

1.3 观察指标(1)对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2)简明健康测量表(SF-36)。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弱于观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采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方法的中文版简表(wHoQOL一100)进行测评,2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家庭功能弱化,对于高龄、多病共存老年人的社会养老必将成为趋势。医养结合将老年人健康和医疗服务内容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本文充分利用疗养院优质人力资源、环境资源,从心理、运动、娱乐、营养、康复、家庭支持串起来对患者进行长期护理,使患者在得到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的同时,更得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等科学完善的服务。有研究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求。对照组患者以平等的地位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医疗护理活动和决策中,不仅满足其自尊、自信的需要,更体现自我价值,通过自护指导和自护行为得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自身健康,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自护能力4个维度的总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指出老年人健康最好的测量指标是功能,身体功能的适应可能较病理因素更能预测对健康照护需求的程度。老年综合评估主要包括躯体健康、躯体功能、精神心理状况、社会行为能力、生活环境等方面评估,SF-36 包括8个维度、36个条目,能够综合反映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情况。医养结合生活模式为主的长期护理,增强了患者生活功能,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4]。人们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情感支持。Amber 指出,足够的社会支持,无论是来自家人、工作人员或朋友都将缓解老年人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从而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体验,提高生活质量[5]。本文笔者强调了家庭支持、专业机构、社会养老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但并不能替代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情感赡养。本文中未对两组老年患者的经济能力进行讨论,经济能力也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组所有患者均为离休干部,入住疗养院的费用仅占他们收入的20%~30%。未来老年人的教育与经济情況较佳,势必要求较符合人性品质的照护。医养结合生活模式为主,增加生活功能,注重生活品质,这也许是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Daniel Kam Yin Chan,主编.实用老年医学〔M〕.陈峥,崔树起,主译.第2 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132.

[2] 李小鹰.老年医学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9-163.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17.

[4]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3-45.

[5] 王静,王君俏,曹育玲.上海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