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探究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

袁雯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选取在我院开展腹部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各40例,实验组1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2采用全程吸入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脏舒缩功能、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结果 在左室射血分数 ( LVEF) 上,两组差异不大;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 E) 峰值及其的比值( E/A)升高程度较实验组2高,E 峰减速时间( EDT)较实验组2的短,不良反应率低于实验组2,苏醒时间短于实验组2,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波动情况,实验组1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开展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较吸入麻醉的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全程吸入麻醉;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心脏舒缩功能

老年人具有较为特殊的生理特性与病理特性,免疫机制逐渐降低,应激反应较敏感,会增加腹部手术的安全风险。老年患者开展全麻手术,主要以镇痛麻醉效果显著,麻醉诱导起效快,术后安全且短时间苏醒,对患者身体机理影响较小[1]。而研究中分析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对老年行腹部手术时对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选取在我院开展腹部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成实验组1与实验组2,各40例。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均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书,无精神疾病者;无肾功能不全者;无重要脏器损伤者;无TEE禁忌症者。实验组2男22例,女18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6.7±2.1)岁,实验组1男23例,女17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6.3±2.3)岁。两组患者ASA分级均为Ⅰ-Ⅱ级,其中实验组1Ⅰ级25人,Ⅱ级15人,实验组2Ⅰ级26人,Ⅱ级14人。两组情况差异相似,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老年患者在开展手术以及术后的护理措施均为常规腹部手术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建立静脉通道,使用乳酸钠林格液,以静脉滴注方式给予,观察患者情况无异常后进行面罩吸氧,两组患者均给予维库溴铵(0.15mg /kg)、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0.5ug /kg)、丙泊酚(1-2mg/kg)行麻醉诱导,待患者气管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实验组2使用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量大致为250mL,维持呼气末浓度1.5-2.0MAC。实验组1使用静脉泵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以维持麻醉,分别为5 mg/(kg·h)、0.1 μg/(kg·min)。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1min停止麻醉药的给予。

1.3 观察指标

在研究中详细观察患者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 LVEF、FS、E、E/A、不良反应率、术后苏醒时间[2],测定麻醉前、麻醉五分钟、麻醉十分钟时患者的心率及血压,通过对比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对老年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21.0版本)分析。计数与计量分别用%、(x±s)表示,且进行X2或t检验,在对比中,数据有差异则表示为P<0.05。

2 结果

实验组1与实验组2的LVEF分别为(62.0±5.9)%、(61.8±5.7)%,对比(t=1.251,P=0.067);FS分别为(35.0±4.4)%、(34.9±4.2)%,对比(t=1.074,P=0.069);E峰值分别为(68.0±7.8)cm/s、(56.9±8.0)cm/s,对比(t=10.205,P=0.034);E/A分别为(1.3±0.3)、(0.9±0.4),对比(t=8.026,P=0.037);EDT分别为(187.3±29.5)ms、(210.8±37.9)ms,对比(t=12.547,P=0.0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20.0%(8/40),对比(x2=11.724,P=0.029);苏醒时间分别为(39.5±2.0)min、(67.8±2.5)min,对比(t=14.025,P=0.020)。实验组1与实验组2的血压基础值、心率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麻醉开展5分钟、10分钟后实验组1的血压分别为(89.3±6.4)mmHg、(88.5±5.7)mmHg,麻醉开展5分钟、10分钟后实验组2的血压分别为(88.3±7.2)mmHg、(95.0±3.7)mmHg,较之实验组2,实验组1的血压波动明显较小(t=3.271,P=0.015)、(t=3.042,P=0.029);

麻醉开展5分钟、10分钟后实验组1的心率分别为(69.5±6.3)次/min、(68.0±7.1)次/min,麻醉开展5分钟、十分钟后实验组2的心率分别为(66.4±7.3)次/min、(72.3±6.8)次/min,较之实验组2,实验组1的心率波动明显较小(t=2.033,P=0.035)、(t=2.596,P=0.031)。

3 讨论

麻醉在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显著减轻疼痛,减少手术过程的干扰。在外科手术中常见麻醉方式有全凭静脉麻醉、全程吸入麻醉等,全凭静脉麻醉是在静脉麻醉诱导后仅通过静脉给予麻醉药物维持麻醉效果,而全程吸入麻醉是在静脉麻醉诱导后让患者全程通过呼吸道吸入麻醉药物,抑制神经系统,维持麻醉。在手术全麻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烷等均为常用的麻醉药物,且麻醉效果良好[3]。研究中对两组老年患者开展相同的护理措施以及麻醉前给药操作,在麻醉诱导以及麻醉效果维持过程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而对比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从研究结果可知,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的实验组1患者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小于采用全程吸入麻醉的实验组2患者,且实验组1的术后不良反应较实验组2患者的少,苏醒时间较实验组2患者的短。表示,在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开展全凭静脉麻醉,可以降低麻醉对患者的影响,且具有显著麻醉效果。对比麻醉前、麻醉五分钟、麻醉十分钟时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指标的波动情况,实验组1均明显较低,表明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在腹部手术的应用对患者的心率及血压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中对患者开展全凭静脉麻醉方式的效果显著优于全程吸入麻醉方式的,且前者对患者心脏舒缩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佳静,季方兵,郑曼.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02):137-140.

[2]岳明明. 不同BIS值对全麻下老年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S-100β蛋白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6.

[3]陈杏.腹部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比较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