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入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信雅峰

解放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急诊科 075000

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受到广泛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而急诊科就诊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他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区别,有其特殊的表现,医护人员更应该充分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

紧张、恐惧

由于发病突然或遭受意外伤害而前来就诊,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再加上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很多患者常表现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反复询问病情及治疗方法,预后等。此类患者普遍认为自己病情较重,十分危险,因此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往往会要求医生护士马上给以积极有效的治疗以及肯定的结果。

急躁、易怒

由于外伤、失血、疼痛、等不良刺激,或受打架、醉酒等不良因素影响,患者自制能力下降,易产生急躁心理,就诊时稍有不顺,病人就会怨言很多,脾气暴躁,甚至对外采取攻击。大多数患者一到医院,就急于获得有效救治,以解除病痛和不适,而对于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却表现为不耐烦、不理解,拒绝配合而影响诊治的顺利进行。

悲观、绝望

由于长期受慢性病痛的折磨,或由于突如其来的病痛或伤残,使他们过分的悲伤和失望,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不愿意接受现实,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想以死亡来解脱。因此抵制正常的救治措施。

无知、自大

有些患者由于缺乏医疗常识,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很有经验,或道听途说,不信任医护人员,认为自己的病情不像医护人员所说那样严重,往往以“我自己的病自己最清楚”为由,不配合治疗,不愿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检验,甚至要求医护人员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治疗。

护理对策

(1)加强护患沟通,多用通俗语言解释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和信息反馈;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和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安抚患者,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护士应做到迅速接诊,技术娴熟敏捷。尽快安置好病人,再巧妙地用温和的建议方式对患者情绪进行引导,使患者冷静下来配合治疗。

(3)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尽量减轻心理负担。尊重同情患者,随时把握情绪变化,鼓励其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4)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宣教,普及医疗常识,树立医护人员的权威,积极引导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共同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