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控制骨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创伤控制骨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李殿发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骨二科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控制骨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中心医院的急诊科收治的168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创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创伤控制骨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5.30,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临床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4.09,5.68,P<0.05)。结论:创伤控制骨科学在急诊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工作中,能够让急诊医生快速、准确地处理患者的紧急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我院的口碑赢得重要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创伤控制;创伤骨科;疗效

引言

创伤控制骨科学是患者控制炎症反应,将伤害持续最小化。在急诊创伤控制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意外伤害导致的多发伤越来越严重。这类患者往往情况紧急,病情变化快,而且死亡率还很高。现如今如何急诊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存率,已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中通过XX医院的急诊科收治的168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归纳总结,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11月-2018年中心医院的急诊科中收治的168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4例。对照组84例患者中,男性为48例,女性为36例;年龄为18-38例,平均年龄为(28±4.5)岁;交通事故伤为49例,挤压伤为24例,砸压伤为6例,坠落伤为5例;入院时间为0.5h-36h,平均时间为(18.25±5.5)h。实验组84例患者中,男性为46例,女性为38例;年龄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29±5.5)岁;交通事故伤为40例,挤压伤为22例,砸压伤为16例,坠落伤为6例;入院时间为0.4h-36h,平均时间为(18.4±4.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临床统计学分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均经我院伦理文员会批准通过。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创伤的诊断标准,①同一致伤因素造成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或者多脏器伤;②严重程度按照损伤严重度评分(AIS90版评分),ISS的分值范围为1~75分,≤16分为轻伤,>16分为重伤,>25分为严重伤,本文中所有患者评分大于等于16分。③明确严重多发伤患者从受伤到急诊的最短时间及最长时间。

1.3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排除不配合治疗者;②排除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者;③排除有精神疾病史和认知障碍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的创伤性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病情进行相应的手术方案,术后给予常规的抗感染和对症支持疗法,同时给予药物等方面的治疗。

1.4.2研究组

在处理患者病情时,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路进行液体复苏。将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于患者存在生命体征的,给予心肺复苏的同时,注意保暖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对于有明显外伤出血的患者,进行伤口的简单处理并止血,对于有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则给予紧急清创处理,若出现肢体残缺或损毁则立即进行截肢处理。第二阶段:手术后将患者送入ICU进行治疗,使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指标。第三阶段: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然后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1.5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疗效判断:显效:症状完全消失,疼痛明显消失或者减轻,骨创伤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有效:症状缓解,疼痛减轻显著,并发症较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死亡,对生活和工作存在较大的影响。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6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所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以t检验,x2检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5.30,P<0.05)。

2.2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对比

由表2可见,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临床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4.08,5.68,P<0.05)。

3结论

创伤控制是指阻止创伤继续发展,减轻对其身体的伤害,创伤控制学适用于临床上各种情况,其应用的重点为快速止血、关闭所有空腔脏器的损伤或者只进行肠道修补,暂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维持生命体征平衡的情况下保证机体功能正常。严重多发伤往往受伤紧急,病情变化快,失血量大,临床角度看,死亡率极其高。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就有相关学者对骨创伤进行研究。真正的骨创伤控制学起源于1993年的美国创伤治疗组,他们针对具体的腹部穿通的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将创伤控制学应用于创伤救治工作中,并逐步進行医学推广。直到20世纪90年代,该理念才逐步成熟。在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就此进行研究。周贤杰等人在《创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一文中对创伤骨科的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首先准确合理地选择适应症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控制出血、污染并进行临时固定;其次在重症监护室进一步纠正死亡三联征;最后进行有计划的二次确定手术。

本文中84例骨创伤患者通过创伤控制学的三阶段治疗原则,强调先简化手术处理,再行ICU机体复苏,待身体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后在行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5.30,P<0.05)。大多数患者早期行快速有效的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如若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即行手术治疗,不仅预后效果差,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本文中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其预后效果就比较差,由表2可见,实验组的生存率与并发症(91.7%,6.0)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生存率与并发症(81.0%,17.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创伤控制骨科学在急诊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工作中,能够让急诊医生快速、准确地处理患者的紧急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我院的口碑赢得重要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宋长利.金述涛.夏楠.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6-8.

[2]邵旭辉.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1):28-29.

[3]周大为.姜绍帅.损伤控制理论在创伤骨科救治领域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6,29(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