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练习策略在关键词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提取练习策略在关键词教学中的应用

吕贵仙刘小青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730010

摘要:所谓提取练习,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习材料进行多次提取(回忆)。学习是阶段性进行的,而阶段性测试对信息的提取也仅是对该阶段所学内容的评估。已有大量研究证明提取练习是强化记忆的有力工具,而且比重复学习更能促进长时记忆的保持。此外,提取练习策略还能促进知识的获取,既可以使学习者灵活提取信息,还可以迁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可见,提取练习策略对小学生的学习及教学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提取练习策略关键词有效方法

提取练习又称测试效应,是近10年来学习与记忆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有研究者指出:“提取练习策略相比于传统的学习策略,如重复学习、过度学习,能产生更长时间的记忆保持”。词语是最小的语言意义单位,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一些基本词语的理解。词语理解到位了,句子的意思就清晰了,再把词语、句子联系起来,文章整体的意思也就明了了。当然,一篇文章中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需要理解,都需要下一样的功夫,词语也有轻重之分。如何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关键性的词语,并在关键词语上多流连一会儿,应是老师思考的问题。

一、关键词如何提取

所谓关键词,就是能够涵盖全文意思的词语,一般来说不过一两个。但事实并非如此,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其实文章中的“文眼”,无处不在。只要你有独特感受,并能够帮助你理解文本,体会文本内涵的词语,都可以成为关键词,即“文眼”。如以五下《水》一文为例,我们不难发现,通篇都是围绕水的“珍贵”来写的,那么“珍贵”这个词,就是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是这篇文章最大的“文眼”,也很容易找到。但除了“珍贵”之外,文章中还存在着许多小“文眼”,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的。比如说,文章第1自然段中“十公里之外”“一个小时”“一担”等词语,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珍贵,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关键词。通篇文章中的关键词还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时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主的感悟,让他们从文章中自行提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找出他们认为关键的词语。于是,提取练习策略,在寻找关键词的环节中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二、提取练习策略让关键词在文中开花

提取练习策略,就是让学生在自学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阐述自己提取的信息,并在倾听中完善所提取信息的一种学习策略。首先,通过默读与思考的方式,从句段中提取自己认为有效的信息;然后,在小组中按照顺序进行交流,在表达与倾听中进一步提取信息,丰富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最后,以小组派一名代表的形式来进行组间的交流。组内、组间的交流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完善学习本身,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水》一课中,小组交流之后,选择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成员根据他们的阐述进行补充。由此可见,同一个关键词,不同的学生,理解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理解,丰富了同学们对当时村民们缺水苦涩的感性认识,也正是这种不同,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从而对文本内涵的把握才能更加深入充分,思想才能更加丰富。对于关键词的提取,同学们的发现往往是老师所想不到的,而这反而是文本学习的生长点。

三、于关键词处设问,将思路引向纵深

关键词本身的含义是需要学生透彻理解的,若对关键词本身意义的理解模糊不清,将直接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解读。反之,如果对关键词语有着透彻且丰富的认识,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透彻理解和内涵的丰富。如果教师能够在关键词处设下疑问,就会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以《灰椋鸟》一课为例:

(出示)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师:“盛装”是什么意思?生1:盛装就是华丽、隆重的装束,一般在参加宴会时穿。师:文章的一开始说灰椋鸟“黑乎乎”的,怎么这里又写它们穿着“盛装”呢?不是很矛盾吗?请同学们先思考,再讨论一下。生2:之所以说灰椋鸟穿上盛装,是因为晚霞映照在它们身上,所以羽毛就有了光彩。生3:我觉得,作者看到灰椋鸟归林的场景后,对灰椋鸟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一开始,作者是不太喜欢灰椋鸟的,但这个时候,作者已经喜欢上它们了。师:说得好。作者的感情变化,便在这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学生有时候没有关注到某个词语,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词语本身的理解不够,此案例是引导学生理解“盛装”一词的含义,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对词语产生新的认识,进而领悟作者情感上的变化。有的时候,如果学生不能完全领会“关键词”的含义,就会严重影响到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则要采用策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

总之,我们的研究打破传统的练习格局,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素质是确实有效的。我们的研究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用我们的提取信息策略代替了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减负增效,学生能真正主动、积极、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兆宏国外阅读策略研究现状述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06)。

[2]耿娟娟王晓茹语义场理论在阅读前活动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6,(06)。

[3]黄河渊范畴化理论与英汉语义场释义对比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