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有关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分析

丁倩倩1邹萍2

丁倩倩1邹萍2

(1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医学检验江苏苏州215002)

(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实验室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临床血液检验中降低误差的措施。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做血液检验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100例。本次乙组常规血液检验,而甲组是总结血液检验误差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总结血液检验的误差情况。结果:甲组血压检验的总误差率(4.0%)低于乙组(12.0%),差异显著(χ2=4.348,P=0.037)。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中,误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标本检验、标本送检以及标本采集,针对上述原因实施有效措施可降低血液检验的误差率。

【关键词】血液检验;误差;原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024-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ndanalyzethemeasurestoreduceerrorsinclinicalbloodtest.MethodsThepatients(200cases)whowereexamined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7toJune2018wererandomlypidedintoGroupBandGroupA,eachwith100cases.ThisgroupBroutinebloodtest,andGroupAistosummarizethereasonsforbloodtesterrorsandimplementtargetedsolutionstosummarizetheerrorsofbloodtest.ResultsThetotalerrorrate(4.0%)ofGroupAbloodpressuretestwaslowerthanGroupB(12.0%),and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χ2=4.348,P=0.037).ConclusionInclinicalbloodexamination,themainreasonsforerrorsarepatientsthemselves,specimenexamination,specimenexaminationandspecimencollection.Effectivemeasuresfortheabovereasonscanreducetheerrorrateofbloodexamination.

【Keywords】Bloodtest;Error;Reasons;Solutions

临床中,血液检验属于疾病诊断重要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患者诊治基础,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1]。但是在血液检验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明显降低血液检验的准确性[2]。所以,为降低误差,检验人员应分析、总结误差影响的相关因素,制定合理措施,避免各种干扰,保证检验结果准确,从而为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准确参考依据[3]。为了探讨和分析在临床血液检验中降低误差的措施,此次抽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做血液检验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研究具体内容是。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抽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做血液检验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100例。其中甲组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为(44.12±5.33)岁;乙组男性为59例,女性为41例;患者年龄在21~71岁之间,平均为(44.20±5.38)岁;比较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做研究。

1.2方法

本次乙组常规血液检验,而甲组是总结血液检验误差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2.1误差原因

1.2.1.1患者自身

饮食:患者长时间饥饿或者餐后,对血液化学成分产生影响;运动或紧张:采集血液前患者剧烈运动或者采集时紧张,致使血清胆固醇、血儿茶酚胺以及肾上腺素上升,对血液中的血小板、尿素氮、白细胞以及钠离子产生影响;女性例假:干扰血液样本;药物:部分药物会改变患者的血液成分,一些药物代谢产物同血液检验试剂可发生反应。

1.2.1.2标本检验

仪器保养不足、操作不规范,对血液检验产生影响。

1.2.1.3标本送检

血液离体后,其血细胞呈代谢状态,温度适宜下,红细胞糖酵解,而且血清蒸发,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标本送检中,剧烈摇晃、震动、被污染和日光照射,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标本同申请单不一致也会出现误差。

1.2.1.4标本采集

试管内的抗凝剂同采血量的比例失调,致使血液凝固,亦或血培养阳性率下降;通过注射器抽取血液后,未取下针头便把血液直接注入到试管中,受震荡、挤压后,血液易发生溶血;抗凝剂同血液无法混合时,发生凝血。

1.2.2措施

1.2.2.1对患者情况详细了解

采集标本前,先安抚患者的情绪,对病情进行详细的询问,嘱患者在检验前一天不要饮酒或者服影响检验药物,明确采血时间,不要在餐后或者运动后采血,减少、消除误差。

1.2.2.2强化标本检验的控制

对检验仪器定期进行维护,在检验前对仪器进行校准,防止由于仪器的原因而产生误差;强化检验人员管理,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使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把控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防止发生凝血;标本的检验温度在8~25℃之间,降低误差发生的风险。

1.2.2.3标本及时送检

随标本放置的时间延长,患者的血液标本中一些物质会出现变化,比如钾离子的存放时间越长,就容易从细胞中渗出,致使血液中的钾离子水平增加;血糖恰恰相反;所以在血液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对于血常规检验来说需在采集完成1h内进行。标本送检中,要避免剧烈震动、摇晃、污染以及日光照射,保证标本可靠。

1.2.2.4标本采集工作要做好

根据检验项目,检验人员严格计算患者的采血量,选择恰当试管以及注射器采集;在采集前询问病情,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舒适体位,按检验要求严格把握患者的采血时间;对于静脉输液患者,尽量选择对侧采集血液,降低静脉输液稀释影响;通过干燥、洁净的试管、注射器采集、存放血液,严格无菌操作,保证血液采集规范。

1.3观察指标

本次记录血液检验误差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选SPSS21.0软件对数据做出分析,(%)表示血液检验误差,做χ2检验,如果P值不足0.05,那么两组的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总结血液检验误差情况,甲组血压检验的总误差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χ2=4.348,P=0.037)。见表。

3.讨论

在患者的诊治中,血液检验已得到普及,主要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验以及一般检验等,该方法检出患者疾病的概率高,通过检验结果可观察各项血液指标,为疾病诊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4]。所以,在血液的采集中要按照标准进行,防止患者自身、标本检验、标本送检以及标本采集等造成失误[5]。而且在血液检验中不当操作还会致使患者晕血甚至休克等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应保证血液检测准确,降低检验误差发生的风险[6]。为了探讨和分析在临床血液检验中降低误差的措施,此次抽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做血液检验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是:甲组血压检验的总误差率(4.0%)低于乙组(12.0%),差异显著(χ2=4.348,P=0.037)。

综上所述,在临床血液检验中,误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标本检验、标本送检以及标本采集,针对上述原因实施有效措施可降低血液检验的误差率。

【参考文献】

[1]廖莎莎.探讨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饮食保健,2018,23(17):235.

[2]荣仕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9(15):2197-2198.

[3]高晶.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7(21):323.

[4]何光红.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25(9):44-45.

[5]于春杰.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防控[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8(12):167,169.

[6]高振庄.8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探讨[J].保健文汇,2018,33(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