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式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多种方式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

毛科力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二小学四川眉山6208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2-0100-02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把"有较丰富的积累"作为教育总目标之一,并且规定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明确指标。

语文课程标准还把"丰富语言和积累"视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点,也是语文教育根本指向--语感积淀的实现途径。学好语文,往往得法于课内,成长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伸和发展,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形成有目标、有系统的课外阅读训练体系,才能不断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层次。

目前,我们小学阶段阅读课文的总量不过三四百篇,才几十万字,这么有限的阅读材料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

古人在实践中得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课外阅读指导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外,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爱读、善读。但我发现,有的学生喜欢读课外书,而且读得不少,但得益并不多,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并未获得阅读材料与阅读的技能,读书往往停留于了解故事的情节上。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找准阅读材料与阅读方法训练的结合点,教给学生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方法,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呢?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实践中,感受到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一、联系式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面又相当广泛。"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教学中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大量地收集集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课文,也可以先学课文再阅读类似的文章等。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把类似的文章联在一起,借助比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后,我给学生提供了《空城计》《七擒孟获》等《三国演义》中的章节,让他们阅读。学生在阅读相关故事的时候就会无意识地进行联系、比较,阅读兴趣浓厚,而且对故事背景、情节、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由于类似的文章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

在学完《猫》这个单元后,我和学生共同归纳出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特点,举事例,悟感情。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小鸡》《小金鱼》《课桌上的小甲虫》等十余篇写动物的文章,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会的方法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读书,每读一篇文章都有侧重,并把课堂上的读书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在反复的运用中达到巩固、熟练,增强了阅读能力。

二、查找式

有些课文,特别是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往往牵涉到许多相关问题。而这也是学生最想了解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查找中获得知识。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学生除了对太阳的温度、大小等感兴趣外,还对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古代的树为什么能变成煤,太阳在宇宙中的地位,怎样测量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等知识很感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查阅书籍,找家长咨询,网上查询等。网络资源快捷、新奇、海量,学生对此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可以上网阅读,也可以下载学习资料。如教学《镜泊湖奇观》,学生提出"镜泊湖为什么自然朴实又绮丽多变?""为什么地处北国,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瀑布不结冰?"等问题,然后,学生上网查找"镜泊湖"资料,筛选整理出涉及文学、科学、地理、历史、音乐,包括领袖题词、名人赞誉、诗歌、镜泊湖传说、镜泊湖特产、八大景观、旅游指南相关的学习信息。在查找过程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已获得了许多知识,因为他们在查找、收集、阅读、辨别、思考、交际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目的。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三、汇集式

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把自己在阅读中感受深刻的、有特点的或者知识性强的内容摘录、剪辑下来,汇编成小报,供其他同学阅读。当其他同学从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时,作为收集者必定会有一种成功感,因为自己收集的材料得到了他人的认可,能为他人带来帮助,这必定会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去阅读,去汇集资料、整理资料。如教学课文《赵州桥》后,向学生推荐类似的文章《南京长江大桥》供学生阅读,感受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可以让对桥感兴趣的同学收集古代的、现代的、本地的、外国的有名桥的图片、资料等。在这次收集中,有许多同学收集到了50多种桥的图片、文字资料等,然后汇编成册,供同学样阅读。再以次为契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并建设大家收集亲朋好友和自己游览过和名胜古迹的门票、旅游图和拍摄的照片等。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在班级中进行展览、评比,评一评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好。在收集中,学生既锻炼了自己,又拓宽了学习内容。通过有意义的收集,学生在无形中增长了见识,同时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荐读式

有些课文是根据原作改编或节选的,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们不妨把原作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再读原作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反而会有更深厚的兴趣。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我把原作提供给学生阅读,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很高,他们在读原作的同时,与课文进行了比较,并得出:原作中对人物的刻画更入神;故事情节更复杂,更多变。可见学生对这类著作是很感兴趣。在小学阶段,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三大名著的部分情节经改编后选入课本,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引导一下,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精彩片段,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那么,在小学毕业前,应该有一部分学生能把三大名著读完。还可以紧扣时代脉搏,在班会、朝会学生介绍一些新闻后,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基因、克隆等新知识的科普读物。

五、生活式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应让学生到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学习贴近丰富的生活,无疑像是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一对宽宽的翅膀,无时无处在吸收、内化着知识。正如"新大纲"中所指出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当学生走在马路上,会看到一些有关交通安全的警示句,我让学生把这些句子记录在一本小册子上。有的学生抄录了"宁可绕百步,不走一步险""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运安全最要紧"等句子。

当学生漫步在街头时,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一些商厦、店家的广告语,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多留意城市、街道建设的宣传语,或者是看到、听到的各类广告语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在生活中学知识,长学问,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六、创造式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多么希望我们每们教师从大处着手,用发展的、全局性的眼光来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培养具有个性的,有特长的创造性人才也是我们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有利的条件,让学生收集他所想要的,所喜欢的资料,供他去选择,去学习,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教六年级时班上有两位学生喜欢写作,平时坚持写日记,于时就向他们推荐名人日记,一些国内国外精典名著,感受名著,学习名著。后来两个孩子习惯上在QQ空间里写故事,越写越喜欢,爱上了写作,至今仍在写作,已经有好几万字的文章了。

在生活中,有的学生爱好书法,有的学生爱好美术,有的学生喜欢小制作、小发明、有的喜欢旅游……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收集、保存、应用有关学习资料,让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

七、诵读古代经典式

歌德曾说过:"一个人的鉴赏能力不是靠中等作品培养的,而是靠上等作品培养的。"我想,我们国学经典应该算是上等作品了。有人曾经说"中国人不懂国学,那能叫中国人吗?"在中小学开设"国学"课,让"国学"滋养青人年成长,现在不少学校都在尝试。学习"国学",绝不是简单地会背一些古文词赋,而是从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高尚的人格,感受传统的魅力,培养爱国的情操。我们每天早上晨读时,集体诵读一些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试图使孩子们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其实,阅读方式也不仅仅是读书本,网络、报纸、影像也是一种广义的阅读。

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学生主体发展所必须的。让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读书之乐乐无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