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研究

邵宏燕1汪曦2

邵宏燕1汪曦2

(1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闵行200240)

(2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闵行201101)

【摘要】中医药服务由于其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特点,不仅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同时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其现实意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是社区中医药服务尤其是中医药适宜技术提供的主要场所。近年来,上海市在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同时,加强基层中医药内涵建设,创新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优化基层中医药工作机制,基层中医药服务与水平显著提升。本文就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现况做一概述和展望。

【关键词】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344-03

2005年,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当时称为“上海市卫生局”,以下简称“上海市卫计委”)制定并实施了《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管理基本规范》和《上海市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加强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建设[1]。2013年,上海市卫计委发布《上海市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对非中医类别医师(临床类别、公共卫生类别)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大中型中医医院基层指导工作,推进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截至2017年,上海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中医科,99.5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2]。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技术与方法逐步融入到现有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和重点人群保健、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中,为居民提供中西医融合的健康管理服务,不断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1.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内容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上海市卫生局启动了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根据项目总体要求,分别于2005年、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在全市范围内以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和预防保健等中医药综合防治技术为推荐范围,遴选出四批经临床长期使用、疗效确切、独具中医特色又适宜在基层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共计24项,作为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进行推广与应用的项目[3-4]。

2010年,上海市启动“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项目旨在建设好“1+18+240”(1家市级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18家区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全市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同时,筛选出新一批12项在基层社区适用性和需求性较好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师资与推广员培训,即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督脉灸联合耳穴贴法治疗失眠、棍棒操防治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五行健骨操、“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积乳症、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项八针”防治颈椎病、中药肠痹方结合推拿手法及龙形六式操治疗慢性便秘、“阳明法”防治老年咳喘病、电针浅刺法治疗面瘫、腕踝针和中药足疗对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等病变的早期干预。

2.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2.1社区中医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2009—2011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总数从3.15万人增加到3.21万人,增长率为1.8%,其中中医医师增长率为9.0%。但中医医师在岗在编比例从71.0%下降到69.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师职称以初级、中级为主,中级职称占比2009—2011年间呈现增长趋势,从39.7%增长到42.6%,初级职称占比从50.7%下降到47.9%。2011年年底,中医医师中高级职称、中级和初级占比分别为9.5%、42.6%和47.9%。学历以大专及以下、本科为主,本科占比从2009年的46.4%增长到2011年的52.9%;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从48.0%下降到40.7%;区、县分布以中心城区学历水平较高。30岁以下中医师所占比重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2011年间多为增长趋势[6]。

截至2014年,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的中医类别医师1984人,占所有医师总署的19.83%。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全科医学”的为1054人,占注册“全科医学”医师综述的19.36%,比2012年底均提高5%左右[7]。

2.2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能力,是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有效、长期推广的前提。截至2015年,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工作已普及至全市17个区县的245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上海市中医药临床培训中心”,初步建成全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网络。开展了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对基层中医人员开展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7]。

从已有的效果评价结果来看,患者对所接受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2.11%,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满意度均在90%以上[5]。同时,对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共培训955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医务人员,其中培训合格907人,培训合格率为95%;培训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度总分平均分为45.8分(满分50分);95.6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业人员认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有利于调动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积极性[8]。

2.3存在问题和不足

由于多种原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卫生资源配置和技术队伍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推广和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有执业资质的中医师数量较少;医师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社区中医药的服务项目有待进一步完善。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仍以医疗救治为主,“重医轻防”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中医药服务项目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六位一体”的服务内涵建设不足。中医药特色的保健、慢病防治等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有效运行机制[9]。这些问题使得社区中医卫生服务领域偏小并且有逐步萎缩的趋势,甚至出现了优势特色淡化、诊疗量下降及病种减少等情况,客观上制约了社区中医药事业在基层的发展,导致社区居民尽管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认可,但利用率却不高的现象[10]。

3.未来和展望

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疗效好、治疗病种多、使用安全、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在社区服务站点和家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既减轻了综合性医院的就诊压力,又为居民节省了医疗开支。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百姓提供了经济、优质、效果好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针对目前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重视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加大社区中医药队伍建设的投入,规范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与岗位培训文件,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补充来源问题;加强西医全科医师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中医医师转岗培训,加强中医人员全科思维与技能培训,使中医医生更好地提供综合的、中西医融合的健康管理与常见病、慢性病诊疗服务;开展中医专家师带徒工作,组织中医专家,深入社区带教基层青年中医医师;并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和研究,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经验。

(2)提高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水平。应进一步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家庭医生服务,推进家庭医生服务与中医药服务在社区中加速融合,强化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综合利用,建立不同资源配置和服务需求下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提供模式

(3)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和群众健康教育工作。应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针对性地做好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为中医药创建良好的社区外部环境。加强培养中医药科普人员,积极引导中医药专业人员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鼓励中医药专家进行科普写作。

(4)明确中医药服务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不仅仅包括中医医疗,它还包括了疾病预防、妇幼保健、以及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种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卫生服务功能。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均衡化、优质化,不断满足基层居民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将安全、有效、便捷、易学又经济实用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至社区,并应用于居民百姓。

【参考文献】

[1]施永兴,孙行军,季晓颖,等.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C]//社区卫生可持续发展管理论坛.2006.

[2]张怀琼:多举措提升上海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9月21日

[3]吴耀持.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指南[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周慧芳,顾竞春,刘瑜婕.上海市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效果评价研究[J].上海医药,2012(18):14-16.

[6]李芬,王力男,金春林,等.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基于上海的经验[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4):22-24.

[7]中国中医药年鉴编委会.中国中医药年鉴.行政卷.地方篇[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8]韩璐,严非,李静然,等.上海市基层医务人员12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2):11-13.

[9]鲍勇,彭慧珍,朱宏敏,等.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站中医药服务比较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7(9):905-906.

[10]吴耀持.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十年回眸[J].上海医药,2015,36(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