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侧端缝合剖宫产子宫切口方法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自两侧端缝合剖宫产子宫切口方法的应用

高慧霞

(平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自两侧端始向中间缝合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行初次新式剖宫产手术的孕妇324例,随机分为2组,19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自两侧端缝合剖宫产子宫切口,1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自术者侧(右侧端)始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切口肌层全侧至左侧端打结。结果:研究组缝合后子宫切口左侧端基本无出血现象发生,对照组缝合后子宫切口左侧端出血69例(69/128),研究组手术总时间51.39±7.12(分钟),对照组手术总时间53.97±8.23(分钟),两组出血率及手术时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术后严重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两侧端缝合剖宫产子宫切口,切口左侧角无一例出血发生,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方法简单有效。

【关键词】初次新式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

【中图分类号】R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59-02

本院妇产科自1998年8月以来全部采用新式剖宫产术,缝合子宫切口时自术者侧(右侧)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切口全侧至左侧端,逐渐发现缝合后切口左侧角经常有出血现象发生。自2013年10月以来,在行剖宫产术时采用自两侧端始向中间缝合子宫切口的方法,发现缝合后子宫切口左侧端基本无出血现象发生,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初次新式剖宫产手术的孕妇324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196例,对照组128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体重、手术指征,合并症、麻醉方式、子宫切口部位的选择、缝合材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缝合方法

研究组:首先自子宫切口左侧端始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切口肌层全层3~4针时,血管钳加紧缝线根部,留线长3~4cm剪断;然后自术者侧(右侧端)始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切口肌层全层至距左侧针距约1cm处,与左侧留线打结。对照组:常规自术者侧(右侧端)始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切口肌层全侧至左侧端打结。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缝合后子宫切口左侧角无一例出血(0/196),对照组缝合后出现子宫切口左侧角出血69例(69/128),两组缝合后切口左侧角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总时间51.39±7.12(分钟),对照组手术总时间53.97±8.23(分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出现后腹膜血肿一例,出血量约1000ml,经穿刺确诊后予以保守治疗,1月后复查,血肿基本消失,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果严重。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新式剖宫产术缝合子宫切口时自术者侧(右侧)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切口全侧至左侧端,逐渐发现缝合后切口左侧角经常有出血现象发生,本组资料提示切口左侧角出血发生率为53.90%,需再缝扎止血,有时止血较困难,越缝越出,数针不等,明显延长了手术时间。分析考虑与在缝最后一针(即左侧角)时,角部已暴露不明显,全层缝合不够完全、留有死角、部分血管回缩,最后一针双线拉力不均、打结不紧有关。自2013年10月以来,我科采用了从两侧端向中间缝合子宫切口的方法,再未出现过明显左侧角出血现象,两端均在直视下全层缝合,不留死角,避免了血管回缩,且两根单线打结容易拉紧,故减少了出血机会,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因血管回缩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本方法已在我科剖宫产手术中普遍应用,在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时缝合子宫切口效果同样显著,认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