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矿山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初探

周群

昆明市东川区国土规划整理中心654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矿山土地的复垦也成为各级政府以及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引以为重的工作内容之一。因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使用日趋紧张,很多土地在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水土流失现象,这些都给耕地的扩大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强化矿山土地复垦工作,优化矿山水土保持方案,势在必行。

关键词:矿山土地;复垦模式;水土保持;研究探索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所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系列讲话精神,各级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应对管辖区内的矿山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使用,通过采用相应的复垦方式以及水土保持措施来提高矿山水土质量,使其在满足农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更好的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本文也会针对如何在矿山土地复垦过程中,实现矿山水土保持目标进行着重的分析,以便为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1.矿山土地复垦模式分析

1.1农业复垦模式

该矿土复垦模式主要针对那些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破坏的土地,以便通过二次开垦来使其转变成可以使用的农业种地。在复垦过程中,农业复垦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建期、开采期和闭矿期。其中,基建期是对矿土复垦内容和目标进行有效确定,例如,表土资源的保护、临时防护工程设置、拦渣工程设置、降水蓄渗工程设置等;开采期的工作主要是开展坡面开挖工作以及压占区斜坡防护工程建设和植被工程建设等;闭矿期则是对复垦区的土地进行开发整治。

1.2建设用地复垦模式

该矿土复垦模式主要针对那些因矿山开采而造成的挖损区和压占区,以期通过二次开垦来提高矿土的利用率,使其转变成可以使用的建设用地。在实际复垦过程中,建设用地的复垦也包含三个阶段,即:基建期、开采期和闭矿期。其中基建期阶段主要开展表土资源的临时防护工程建设以及复垦区安全拦渣工程建设和防洪排导工程建设;开采期阶段则是按照边开采、边防护的原则来进行斜坡防护工程建设;而闭矿期建设则是指在完成所有矿山建设任务后,根据相应的建筑物、构筑物平面、竖向布置要求,对所建的新项目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设计。1.3生态复垦模式

该矿土复垦模式主要针对那些离城镇和农村较远的不适用于农业复垦和建设用地复垦的矿土资源。以期通过二次复垦来将其转变成可以利用的林地和草地。与农业复垦模式和建设用地复垦模式相同,其在复垦期间也分为基建期、开采期和闭矿期三个阶段。其中,基建期内的内容与建设复垦模式一样,都是以开展表土资源的临时防护工程建设以及复垦区安全拦渣工程建设和防洪排导工程建设为主;开采期阶段则是开展新坡面开挖工程以及压占区斜坡防护工程建设工作;而闭矿期阶段则是按照相应的封育管理措施来开展自然植被工程建设。

2.矿山土地复垦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2.1工程措施

2.1.1拦渣工程

按照国家相应的水土保持规范,对于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应设置专门的堆放场地,尽量选择远离水库和村庄的山谷、荒地作为主要堆放场所。同时,还要修建一个相应的拦渣工程,以确保水土的保持,如:拦渣坝、挡渣墙和拦渣堤。其中,拦渣坝可用来防护沟道中的弃土、弃石和弃渣等固体废弃物,在设计时,应确保不同防洪标准下的坝体的稳定性以及泄洪能力;挡渣墙则可用来防护堆置在坡顶及斜坡上的弃土、弃石和弃渣;而拦渣堤则用来防护堆置于河道旁边的弃土、弃石和弃渣,其整体设计应严格按照防洪治导线要求进行布置。

2.1.2斜坡防护工程

通常,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分级开采方式以及分台阶开采方式,其所形成的土质坡面或风化后的岩石坡面,必须在坡底修建一道防护墙、在坡面修建一道综合防治边坡等工程项目进行防护,这样才能实现矿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其水土流失现象。

2.1.3土地整治工程

对于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所形成的边坡、采坑、弃渣场等,除了要进行斜坡防护工程和拦渣工程的修建,还要对其所在区域的矿土进行相应的整治以及微生物系统培育,以便可以进行再次的开发和利用。在具体实施期间,土地整治工程必须与防排水工程、蓄水保土工程、治污工程等同时进行开展,确保复垦后的矿土无污染、无毒害,适宜于农作物、植被等健康生长需求,进而真正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类生态文明建设。

2.1.4防洪排导工程

在矿山开采期间,其受基建施工以及开采施工所影响,坡面和排土场很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袭,进而出现大量水土流失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防洪排导工程的建设来改善这种现状,即在坡面底部和排土场周围设置相应的拦水坝、排洪渠、涵洞、防洪堤等工程项目。且不同地区由于洪水洪峰流量、洪量及其危害程度不尽相同,所以修建的防洪排导工程项目也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选择。例如,在洪水集中的矿区,应采取拦水坝修建的方式来控制水土流失;而矿山开采坡面或排土场的沟道,受到洪水威胁时,应通过排洪渠的修建来控制水土流失。

2.1.5降水蓄渗工程

当所确定的矿山土地复垦目标确定为农用地和生态用地时,为了确保水土流失情况的控制,应在坡面修建降水蓄渗工程来实现最终的复垦目的,如:蓄水池、沉沙池等。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农田建设标准,引入科学有效的蓄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引水灌溉系统等,以便可以满足农田灌溉需求,提高矿土资源的利用价值。

2.2植物措施

保持矿土复垦水土资源的植物措施是指大力开展植被工程建设。即在矿区基建期,可在工业场地周围铺设草坪、种植花卉等来控制水土流失。在这一过程中,所种植的植物必需能够具有较强的环保性和防火性,并且能够适应矿区的区域环境需求、地理条件等,这样才能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扩大其覆盖范围,进而真正将径流冲刷降低到最小化。另外,还可以在矿山开采后所形成的坡面上开展造林护坡工程。即按照适地适树、适树适地的原则,种植一些本地绿化树种,并结合生态学理论,培育一些混交林,以便实现矿山区域的绿化建设,满足其水土保持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就要合理的对矿区所产生的破坏土地进行有效的复垦,以期使其转变为可以再利用的农地、建设用地以及生态用地。同时,还要采取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来控制矿土复垦后的水土流失,这样才能提高矿土利用价值,满足生态环境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树臣.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J]国土资源情报,2018,02:15-16

[2]蔡雪娟.绿色煤炭矿山土地复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8,0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