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骨科创伤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关于骨科创伤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周建芹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2712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预见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我院86例骨科创伤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2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而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创伤;预见性护理程序;抢救成功率;并发症

引言

骨科创伤是人们户外活动和运动过程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情况,部分创伤甚至能够导致患者死亡,对此类情况应该制定一个完善以及有针对性的抢救、护理程序,对骨科创伤患者在受伤后2h内进行有效干预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黄金时间,虽然抢救流程已经趋于完善,但在护理配合方面以往常规手段却不能发挥足够的作用,因此本院于2016年后对骨科创伤护理措施进行改良,在实践和文献研究基础上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一2018年11月收治的86例骨科创伤患者,分为2组各43例。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5.12±0.45)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5例、殴打伤20例、坠落伤8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35.17±0.48)岁,年龄最大53岁,最小18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6例、殴打伤18例、坠落伤9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骨科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确认各项术前检查落实完毕。术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对应健康宣教并直到出院位置。

1.2.2观察组

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对受伤位置做好保护措施以免损伤情况恶化或者诱发剧痛。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包括症状、合并疾病、体征等,记录患者的精神状态、对疼痛耐受程度、活动能力以及二便情况等。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表情冷漠、反应迟钝、脉搏细弱、呼吸浅快等休克前症状,一旦发现立即做好休克抢救的准备。检查患者呼吸道情况,如有发现阻塞立即采取手段包括吸痰、持续吸氧等进行解除。如患者合并严重出血情况的则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止血工作,根据出血的性质、部位等选择对应的止血手段。确保术前准备工作的落实,各种医疗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对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认真执行并做好记录。②术后护理:术后要对患者诸如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灯相关生命体征持续监测。帮助患者选择体位的时候要根据其受损位置还有麻醉手段进行适当调整,如患者属于胸腰椎骨折,在术后平卧一段时间后,每间隔2h应该为患者进行一次头部、预部、躯干的轴线直线翻身。对于接受硬膜外麻醉方式的患者,术后去枕平卧,将患肢尽量抬高,一般在心脏水平面上面约20-30cm,这可促进静脉回流以避免四肢出现肿胀情况。骨科收治患者一般存在明显的疼痛,准确评估疼痛程度还有性质,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为患者进行体位变换的时候做好患肢的保护工作,防止由于运动过程中导致疼痛程度恶化,定时为患者提供药物止痛。③心理护理:为患者耐心的解释其病情的相关情况,保持情绪的稳定并在短时间内摆脱诸如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提高对医生和护士的配合率。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的讲解病情,让他们能够对病情有一个相对全面且正确的认识,告知当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以及预后质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压疮、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抢救时间、住院时间。

2结果

(1)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

(2)2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骨科创伤患者多由突发性事故造成,不可预计且病情严重。伤势严重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在短短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可以丧命。因此,开展早期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相关资料显示伤后2h是抢救最佳阶段,是确保后续治疗效果关键时期。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提前针对患者有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安排,重点防护,将不良状况出现概率降到最低的护理手段。该护理方式对骨科创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预见性护理是以整体护理为宗旨,熟练技能为根本,争取抢救时间,提升治疗效果为最终目标的护理方式。预见性护理中以外观预测为采取救治措施主要依据,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预见性护理是指在对患者的病情和抢救过程有一个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制定有效以及配合的护理措施,以防范于未然作为护理的重点,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积极认识并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的概率,为患者提供有计划、有目的以及有价值的护理措施,对骨科创伤应用预见性护理除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外,另一个优势在于已经充分遇见了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因此各项准备工作也落实到位,让救治和护理之间能够有更加默契的配合,缩短救治过程所需花费的时间。

除了对患者的应用价值外,对护理工作也有积极影响,预见性护理让护士的工作从以往被动地位扭转到了主动,极大程度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以及更好地了解自身价值,让护患之间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护理服务。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其特点在于观察患者症状,对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事后处理变成提前预防,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救治效率及护理质量。尤其是对病情较重的骨科创伤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而术后疼痛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心理。运用预见性护理做好提前预防,不仅可以在护理过程中排除众多危险因素,并且还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故广受患者青睐。

本次研究观察组忠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预见性护理程序对骨科创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基础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

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红梅.预见性护理对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7(3):164.

[2]李莹丽.预见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患者中应用对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7(20):148-149.

[3]魏长月.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238-239.

[4]荣锦,孙艳杰,范阿灵,等.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北京医学,2017(1):30.

[5]罗敬.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6(7):72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