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加强企业教育培训工作

/ 2

新时期如何加强企业教育培训工作

隋晓燕王雯雯

隋晓燕王雯雯/大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摘要】教育培训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对于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的教育培训的途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育培训;途径

一、新时期面临的形势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社会的竞争几乎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了人才企业才能发展。油田企业也一样,发展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因此,提升员工素质,打造知识型、技能型、智慧型员工队伍成为我们油田当前教育培训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学习、规范操作、爱岗敬业、创新奉献的浓厚氛围,从而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是我们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企业越发展,就越需要培养人才,随之教育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途径

面临新的形势,教育培训工作应该在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教育培训工作。

(一)夯实支撑点,建立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要求和教育培训规律,遵循其发展规律,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上下功夫。综合应用教育引导、制度约束、领导监督、考核奖惩等手段,建立有效的保障、约束、监督和激励机制,使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搭建起覆盖面广、公平、长效的教育培训平台。

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考评,从组织领导、培训项目实施、培训任务落实、培训质量和效果、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对个人的学习时间、学习笔记、考勤纪律、考试成绩以及提高的程度进行细化、量化考核,以评促教、以考促学、注重实效。

把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结合起来,让员工在干中学、学中干,针对岗位提出不同问题或调研课题,使员工带着问题学,为寻找破解难题的方法而学,为实践应用而学。2、把团队培训与小组学习结合起来,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和“三五人同岗或同类学习小组”学习活动。3、把规定科目与自主选学结合起来,在进行必修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培训超市”,让受训者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薄弱环节和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或是让受训者根据自己的长、短期学习目标,自主“点菜”,由组织者和施教者“按菜单烹饪”,“调和”受训者的“胃口”。4、把专家教授讲与参训者自己讲结合起来,开展人人轮流当主讲活动,以讲促学,建立“人人是学习之人,人人是培训之人,人人是辅导之人”的大培训环境。5、把单一的你讲我学的灌输式学习与丰富的活动结合起来,采取请进来讲、走出去学、岗位上练、竞赛中验、活动中促,兼顾方法和效果。六是把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培训方法结合起来,采取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帮教式、拓展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和吸引力。

(二)抓住落脚点,在培训的质量上求突破。把培训的落脚点放在提高智力、开发潜力、培养能力上,培养学习型、复合型、管理型人才。一是要始终坚持把学习力、实践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作为培训的重要任务,关键是要把这种思想和观念落实到每次培训,落实到每门课程,落实到每个教员,落实到每位学员。二是要确立每期学习培训的总体目标、主要目标和具体目标,确立总体要求、主要要求和具体要求。对基层的培训内容要突出应用性和操作性,宁可少讲一些内容,但必须讲透、讲活,使受训者能从中有所悟、有所思、有所获,使培训内容服务和围绕岗位应用,不能贪大求多,为追求全面而走马观花,致使课程学习了不少,实际上却只知皮毛。三是要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勇于向传统的培训方法挑战,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在培训质量上求提高,使培训的方法逐步向多样化、现代化、有效化转变。将“教”与“培”,“干”与“训”紧密结合起来秉承“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的理念。井下作业分公司开展了“全员大培训、技术大练兵”活动,三年内让每一位员工都接受一次相应的岗位提升培训,从而推进了分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了员工职业化建设的水平,使得每一位员工都在这次活动中提高了素质、增长了才干。

(三)抓住出发点,在培训创新上有新突破。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人才做支撑,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培训作保障。我们必须把培训工作日常化、常态化,着眼实效,以实现员工素质的真正提升。一是要立足实际,重创新。创新是灵魂。培训部门紧跟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不断推进培训创新。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培训的新理念、新方法,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规律和特点,实现培训工作的理论创新;要紧密围绕生产经营、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科学管理等内容,积极寻求交流合作,不断完善和充实培训课程,实现培训内容的创新。培训内容,要体现差别化,贴近实际,让形式真正服务于内容,切忌形式大于内容。管理人员的培训要突出开拓视野、转换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提高科技攻关与创新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开阔他们的视野;操作技能人员培训要以“系统化操作”为目标,提高处理日常问题和突发事件应急技能。二是要加强领导,重落实。员工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决不只是人事、培训部门的事情,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承担起这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既要管事,又要管人,既要完成任务,又要带队育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工作,更要对本部门、本单位人员状态、环境氛围、人才成长和工作业绩等负全责,把这些都列入自己应尽的职责范畴。公司上下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整体部署,使员工培训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只有各级领导者真正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才能将这项艰巨的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三是要健全机制,重激励。要不断改进人才的评价方法,解决好人才评价标准的科学化问题,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人才评价体系。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奖励考核机制,把素质的高低、贡献的大小与薪酬待遇挂钩,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励员工主动学习,自觉提升自身素质。要逐步扩大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的评选范围,既注重培养多面手,鼓励一岗多能,更注重培养专才,造就行家里手。要建立竞赛研讨机制,完善赛前、赛中、赛后的总结、分析。四是要加大宣传,重常态。要深入挖掘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人物,真正把那些埋头苦干、岗位成才的优秀管理、技术和操作人才典型发掘出来,亮出他们的风采,展示他们的业绩,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实现培训的常态化,把培训成果体现在日常工作之中,并逐渐形成一种自觉培训是常态的新格局。

对培训成效的检验,不仅要看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而且要看所学知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将“训”与“用”结合起来,延伸培训质量和效果的考评链条,对每一期每一位受训者都要建立培训档案精细管理,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跟踪检验,以“用”检验“训”的质量,以延伸“训”的管理,提升“用”的水平,以员工技术业务素质的提升不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