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试论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试论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邓卓婷

珠海市高新区金鼎第一小学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在此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这一过程中,也格外注意传统文化在实践教学中的渗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始终使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对语文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从而间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自身的见解以及思考。

关键词:播种;传统文化;种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进步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物质财富,经过5000年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仍旧保持着生机以及活力。最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使得传统文化的血脉逐步老化,甚至面临断裂的危险。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扬相关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以及部门均在积极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保护活动,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从中汲取精华,最终达到发扬并继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有必要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使学生重视传统文化,要求低年级语文教师有效利用教材,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为基础,拓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找寻文化之根,使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播种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因此,笔者针对性的探讨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详见下述。

一、在拼音教学过程中,由形生趣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的语文知识多为汉语拼音,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看来更多的仅是抽象的表音符号,缺少故事情节,没有人物设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会极其乏味、枯燥,很难提高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而此时,教师可针对性的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及创新,适当的将语言文化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对汉语拼音产生新的认知,发现拼音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可结合拼音字母的“形”以及“意”进行分析。比如,就是在对“e”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其外形特点,将古诗《咏鹅》读朗诵给学生,使之感受鹅凫水时的愉悦情感。在教授拼音“o”时,可将教材中所给出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而后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同学们,你们发现“o”就是大公鸡仰头打鸣时的样子吗?在此之后,教师还应结合图片中的内容,针对性的讲解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在陈述故事内容时,将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坚持、毅力等高尚品质渗透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在教授拼音“f”时,“f”的谐音为佛,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搜集乐山大佛周边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而后将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相关信息传输给学生,早在20世纪末乐山大佛就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通过气氛的渲染,使学生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从而产生深深的自豪感。在学习拼音“cha”时,教师可将我国的茶文化讲述给学生,首先可针对性的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有关茶的内容呢?你们都知道哪种茶?说出茶的名字、喝过茶的味道,以及你们是否喜欢喝茶呢?在学生讨论以及分析完毕后,教师可将茶的主要品种、茶的故乡以及相关的茶文化等耐心、细致的阐述给学生,学生对于茶相对熟悉,生活中极其常见,因此,必然会集中自身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也会加深对于拼音的印象,牢记在头脑中[1]。

在讲解汉语拼音字母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结合字母的形,相应的引出更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调动其学习并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使之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受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形成高尚的品格。

二、字词教学过程中,由表达意

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很难提高教学积极性,学生面对枯燥的内容也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大多教师均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字词教学可谓是“扫盲运动”,在课堂教学环节,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字、读文,课堂内存在价值的内容相对较少,针对这一教学状况,笔者认为,教师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使学生充分体会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对语文课程产生新的认知,真正了解语文学科的内涵,明确语文知识的学习价值,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魅力。学生在学习字词时,教师可通过由表及意的方式,展现汉字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在学习字词的过程中,发现古人造字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将汉字文化渗透其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间接的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教学质量[2]。

比如,在学习皇字时,教师可相应的讲解永乐大帝中的故事,故事内容:道衍和尚对朱棣说:“我来辅佐你,为你戴上白帽子。”朱棣明白话中含义:“王字头上加个白字,指的就是皇上的皇。”道衍和尚的意思非常明了,朱棣也明白了他的话中含义。在教师阐述完毕以后,再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汉字的奥妙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趣味性。由此可见,汉字的涵义丰富、深刻,若想了解更多的汉字知识,就要总结汉字的造字法,从会意、形声以及假借等各个方面入手,初期教学环节,教师不必将抽象的知识全面讲述给学生,待到学生所认识的生字、生词多了,可使之自行找寻规律,并辅助其归类、总结。例如,教师可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与鸟有关的字有哪些呢?此时,学生将会纷纷回答:鸡、鸭、鹅、鸦、鸥等等,学生在思考这些汉字的过程中,将会在头脑中潜在的总结规律,发现这些汉字都有鸟字旁,同时,他们都属于鸟兽类,从而掌握学习的规律[3]。

词语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则可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累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在学习中秋、清明以及端午等词语时,教师可首先安排学生事先搜集并获取相关的资料,基本了解节日的时间、来历以及有关的风俗习惯等等。语文课堂之上,教师则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与节日相关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此过程中,将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回想度过节日时所产生的美好回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词语的印象,使之深入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学习塞北、骏马、春雨、秋风以及江南等相关词语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搜集塞北草原风光,以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塞北草原的刚劲之美,同时感叹江南水乡的婀娜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如若教师在教授相关词语时,仅仅枯燥的讲述其中的含义,那么学生将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规律,针对其认知层次,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学习兴趣。在词语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意境,也可将相关的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使学生产生新的理解以及认知,发现传统文化的意蕴,最终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潜在魅力[4]。

三、阅读教学过程中,由境入情

阅读教学教师也可针对性的渗透传统文化精髓,使学生产生研究传统文化的热线,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授《二十四节气歌》时,教师可令学生事先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融入古代文化的民情以及民俗,使学生自觉、主动的体会其中的韵味,并感悟诗词歌赋的美妙。

除此之外,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背诵《三字经》以及《弟子规》等蒙学读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具有难度,但可搜集网络中的音频,以歌唱的方式,使学生牢记相关知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可能会影响其一生,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过程中,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性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有效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自我做起,自觉弘扬并传承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髓,将之发扬光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实现持续性、长远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彩虹.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文教资料,2015,24(16):177-178.

[2]左婧.一抹传统文化,浸润识字乐园——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J].考试周刊,2016,24(73):49.

[3]张灵玲.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5,18(20):261-261.

[4]陆常波.品味汉字承载的传统文化--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古汉字与传统文化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28(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