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1

糖尿病人的护理

林瑞玲刘炳慧

林瑞玲刘炳慧(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6104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270-02

【摘要】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糖类外,尚有蛋白质、脂肪及继发性水、电解质等代谢异常。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食、多饮、消瘦等表现,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心、血管、肾、眼、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造成相应器官的功能缺陷和衰竭。对糖尿病病人应做好心理、饮食、运动护理和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做到自我调护;同时护理强调药物治疗,病情监测等方面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护理

1心理护理

初患糖尿病或新入院的患者,常由于对糖尿病缺乏认识,一般都存有不同程度的消极、疑惧、悲观等情绪,并希望医生、护士给予同情帮助,把自己的康复寄托在医生身上,常反复地询问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十分注意医生的一举一动。基于患者的上述心理特征,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优质服务,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患者自我调适的能力。

长期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其心理活动常有较大的变化,尤其病情较重的患者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和行为;有的患者由于住院生活单调,情绪烦闷,常常造成一种难以言状的心理;有些患者在工作上是佼佼者,但离职时间一长,就易失去原来的心理平衡。因此,调整和组织好患者的情绪、生活,是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要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例如: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为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背上思想包袱,抱有“难治好,死不了”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积极排除干扰,安心配合医生治病。

2饮食护理

合理安排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一个主要方面,合理的控制饮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控制饮食中糖、脂肪的摄入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指导患者进餐要定时、定量,食品要以粗粮为主,细粮搭配,必要时加餐,病情有变化时要及时改变膳食量。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在血糖控制理想稳定期间,含糖量少、水分多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等,可以根据食物交换份法在两次正餐之间适当食用。

3运动护理

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粘度,增强体质,利于对慢性并发症的控制,且可增添生活乐趣,调适心理。鼓励患者到户外活动,如散步、广播操、太极拳等,呼吸新鲜空气。要根据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动的可行性及有益性,向患者解释其所以然,使他们理解这些活动与适当的休息相结合,有助糖尿病的稳定,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安排,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4糖尿病知识宣教

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绝望。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5低血糖反应的防治

低血糖反应表现为:肾上腺素样作用如出汗、心慌、手颤、饥饿感、烦躁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疼、视物模糊、精神病样发作、痴呆、昏迷等。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按时进餐及适时加餐,规律运动,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及糖尿病急救卡片,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6小结

经过上述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