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萍重庆市永川中学校402160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能力培养,使得课堂更有效益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课堂的实施就是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开创精神。在初中物理中开展高效课堂更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各种能力的平台,也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下面对如何达到初中物理课堂的高效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整合教材,编写学案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的40分钟要上得精彩生动,有效率,课前的备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节课的主宰者,学生只是听众,知识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应以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全面素质,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为主要方向。因此,备课不单指备教材,它应包括“四备,一规划”。“四备”是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习题。“一规划”是指规划整节课流程和时间的分配。
二、控制教师的“讲”,让学生充分地“议”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孩子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课堂要实现高效,老师必须讲得少,一节课老师最多只能讲20分钟,让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质疑、交流、讨论,教师仅仅起点拨作用。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多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多思考;能让学生回答的就让学生多回答,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要善用“眼神”、“手势”、“语言”等给予鼓励,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恰当引导,采取铺垫式、递进式,让学生顺利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的引导要“少而精”、“适可而止”,决不能经不起课堂“沉默”而转换问题,更不能取代学生回答而“越俎代庖”,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有老师的“帮助”,我一定能完成“任务”。这样“课堂”一旦成了学生的“舞台”,“高效课堂”也就有了动力的源泉。
三、巧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我曾经做了一个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形式的调查。调查结果占前几项的分别是:物理实验、演示实验、观看教学视频、动画,最不喜欢的是老师照本宣科、反复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音录像等资料整合到多媒体中,直观向学生展示,变理性认识为感性认识。如我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中,让学生观看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原理动画演示、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视频等,把一些细微不易观察的、课堂上不能做实验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形式讲清原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实践表明,适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增大了课堂容量,还能让学生更爱学、乐学,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三学两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学”指独学、对学、群学。首先通过独学,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进行对学,所谓对学是指同等程度的学生之间的学习,解决独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接着进行群学,即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两展示”一是指在小组内成果的汇报、交流的“小展示”。二是指在全班进行的“大展示”。通过“三学两展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从生活中走进物理
物理学科最大的特点或优势有二点:一是物理实验;二是物理知识生活化。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特别是初中的物理知识,声、光、热、电、力,几乎是科学普及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得十分紧密。物理教学最有吸引力的是物理实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多感官参与,理解物理知识方面,物理实验比其他教学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还不占主要地位,知识的获得更加依赖感性认识,所以物理实验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凡有效性高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物理实验。能进行分组实验的分组实验,能演示的实验尽量演示,能搞物理小制作的尽量让学生搞。如在讲摩擦力这一节时,讲到怎样才能捉到泥鳅,我从市场买些活泥鳅回来让学生课后亲自去体验。在讲到弹性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时,发动学生自制弹弓,教师做好一个靶子,课堂上让学生玩“比一比”谁射得更准的游戏。好实验胜过千言万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才能在所有学科中脱颖而出。
总之,我们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课堂各个环节,让学生用最好的状态投身于课堂,我想高效课堂就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成了我们“触手可及”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2]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