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时间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时间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高琦

高琦(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453000)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40-02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对照50例,112例肝硬化患者并进行Child分级。应用方差分析,研究CHE、TBA及PT在不同Child分级组别中的评价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TBA明显升高,PT延长,而CHE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在不同肝功能分级时,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测定CHE、TBA和PT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肝硬化

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和多种酶类合成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常有各种酶学等指标的改变。笔者对11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和血浆凝血功能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112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新乡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男70例,女42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9岁,临床诊断均按照2000年9月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50例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6~68岁,平均53岁。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无冠心病、慢阻肺、肺心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未进行血液透析与腹部透析,未输血或使用血制品等,未用影响凝血机制的药物。结果均取入院后首次化验结果。按Child分级标准将患者划分为:ChildA级20例,ChildB级30例,ChildC级62例。

1.2研究方法

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于清晨空腹平卧,抽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用以测定CHE和TBA,同时抽取静脉血1.8ml,用109mmol/L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比例为1:9立即混匀2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均由OLYMPUS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以酶速率比色法检测CHE,循环酶法测定TBA,凝固法检测PT。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硬化患者CHE,TBA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表1肝硬化与对照组指标的结果(x-±s)

组别例CHE(IU/L)TBA(umol/L)PT(s)

对照组506994.8±1131.55.16±1.2612.68±1.09

肝硬化组1123049.0±1267.361.22±37.4120.57±8.81

P值p<0.01p<0.01p<0.01

2.2数据分析

肝硬化患者血清TBA、PT随着Child分级的升高而递增,而CHE则相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血清CHE、TBA及PT于肝硬化Child分级患者的结果(x-±s)

Child分级例数CHE(U/L)TBA(μmol/L)PTs

A203967±92854.21±33.2716.30±3.60

B302874±896★86.55±51.16★22.10±5.70★

C622350±671★▲92.54±63.71★▲29.11±10.25★▲

注:与A级比较★P<0.01,与B级比较★▲P<0.01

3讨论

血清胆碱酯酶是肝细胞合成而分泌入血的水解酶,半衰期约为10d,目前其作为无创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硬化Child分级是评估肝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常用分级方法,本文对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分级标准进行分组,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CH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Child分级逐级下降,分别为3967±928U/L(ChildA),2874±896U/L(ChildB),2350±671U/L(ChildC),与顾胤杰等[2,3]报道一致,由此看出,相对于包含腹水、肝性脑病等主观指标的Child分级,CHE简单及客观的优势非常突出,且不受外来营养摄入和胆红素高低的影响,故CHE能准确稳定地反映肝脏损害的时效性。

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在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过程中,肝细胞高效地从门静脉摄取大量胆汁酸[4],使外周血中TBA含量甚微,肝硬化时因肝细胞受损,清除胆汁酸的能力降低,同时由于门-体分流,门静脉中的胆汁酸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血TBA增加。我们实验发现:肝硬化ChildC级的TBA明显高于Child-B、A级及对照组,即随着肝功能恶化,TBA水平逐级增高,故除肝外胆管疾病外,TBA水平可作为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5],特异地反映肝脏排泄功能。血清中TBA是唯一可同时反映肝脏分泌、合成、损伤三方面的血清总指标。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凝血酶原时间能敏感反映凝血因子的变化,肝硬化时凝血功能下降,原因: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清除组织凝血活酶和被激活的纤溶因子的能力降低;②维生素K吸收障碍使其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前体不能变成有效成分;③肝素酶合成降低,肝素灭活能力降低,血浆肝素含量升高。实验显示,肝硬化各组P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病情进展,凝血功能呈进行性下降(p<0.05),与文献[6]相符。因此,PT检测是反映肝脏合成、储备、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因此,同时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及凝血酶原时间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对于判断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有重要意义,与Child分级相结合能更好帮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选择手术及介入治疗时的适应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J].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顾胤杰,钟玉兵.胆碱酯酶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储备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4):649-650.

[3]胡凯,张砚敏.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和转氨酶联合检测临床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30-1531.

[4]魏有仁.血清总胆汁酸的酶法测定及其评价.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16(1):11.

[5]王永柏,陈素明.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载脂蛋白与总胆汁酸水平分析[J].肝脏,2009,14(6):509-510.

[6]邱利玲.167例肝炎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6):56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