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相关因素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对护理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相关因素的分析

郭雨春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14010

摘要:目的:为了解职业安全现状,护士护生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意识,减少护理工作中带来的职业伤害,做到自我保护。方法:采取半结构式访谈,对包头卫校实习生及参加工作的我院护士随机访谈100人,通过询问并认真对比往年上报的各种职业伤害案例,了解护士和护生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并分析重视度与发生职业伤害的关系。结果:该100人中有54%的人员表示重视职业安全与职业防护,其中在职护士占42%,发生职业伤害的人群中,之前不重视职业安全与防护的占多数。结论:少部分护理人员及大部分护生对职业安全知识了解不全面,对防护知识缺少求知欲,职业安全意识的薄弱与职业伤害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临床中的职业伤害有一小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临床护理人员对职业防护较重视。

关键词:护理;职业安全;重视程度;职业伤害

随着医疗的巨大进步,护理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临床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接触的人和事充满了复杂性,尤其在特殊病种奇发和护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护理人员独特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决定了护理人员将面临生物性损害,化学性损害,物理性损害,心理社会性以及工作职业损害,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噪声辐射危害、职业性骨骼肌肉疾病、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职业群体[1],为此,我们需要普及职业防护知识,了解护理职业防护现状,做好自我保护。为此,就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及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对100名护士和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包头卫校应届实习生50人,刚入临床不足一个月有25人,三个月有25人,临床工作护理人员50人,其中工作时间2年有25人,工作时间五年有25人。

2.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以文献资料为依据,咨询临床护理专家以后自行设计。访谈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1)被询问者工作年限与职业防护安全重视程度的关系,(2)护理职业安全与防护重视程度与职业伤害发生率的关系,(3)护生及护士对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4)工作年限与职业伤害发生率的关系。采用提问记录的方法,100人的访谈内容及结果都为有效内容。

二、结果

1.护理人员工作年限与职业防护安全重视程度的关系可见图表1,表一显示,工作及实习时间越长,对职业安全防护越重视,而且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实习生。

工作时间<1个月3个月2年5年

重视度(%)20287296

2.职业安全与防护重视度与职业伤害发生率有一定关系,但也有一少部分的职业伤害为不可避免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意识薄弱的护士及实习生中,发生职业伤害的超过50%,其中大多数为针刺伤和安瓿瓶割伤,还有一部分职业伤害即使增强防护意识也不可避免,如心理伤害。

3.护生及护士对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即使了解也有时候做不到,职业防护的临床实践被忽视。一部分实习生表示,学校开设了关于职业防护的理论知识教育,但未给予重视。具体问题如下:

完成任何一项护理操作后,你都洗手吗?是32%

你知道各种护理职业伤害的概念吗?是45%

如果你手上有伤口,做操作时会戴手套吗?是56%

如果护理中受伤,会上报吗?是1%

4.就工作年限与职业伤害的发生关系做了研究,研究表明,工作年限较短者,容易发生针刺伤,心理及社会伤害,工作年限较长者,容易发生物理性损伤,如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腰背疼痛等。所以职业伤害与临床工作年限有必然关系。

三、讨论

从本次研究的调查结果看,护理实习生相比于临床护理工作者,无论是护理安全防护知识,还是防护意识,都不及临床护士,因为护理实习生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以及对环境不熟悉等原因,面临着比在职护士更高的职业伤害危险[2]。从护理职业损害发生率来看,新护士及实习生更容易发生针刺伤和割伤,而且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防护意识淡薄,工作年限较长者则容易发生一些物理性损伤。有一部分护士了解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但是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却忽略了自我保护,即使发生了护理损害,也容易忽略其危害性和不可知性。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防护意识与护理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由此可知,安全防护意识的加强是必须做到的。大部分职业损害通过干预是可以避免的,如生物性损害,化学性损害,而有些职业损害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更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对于应届实习生来看,学校应加强学生对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并在临床中付诸于实践。

四、致谢

在调查过程中,感谢接受调查的各位同事及给予指导的领导,并感谢医院的肯定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邬维娜.“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的编制及评价[D].复旦大学,2009.

[2]汪国建.护理实习生职业伤害现状和防护情况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