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跖骨近端骨折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1

30例跖骨近端骨折治疗体会

杨勇刘俊莹李皓光佟永顺陈宝贵李晓林李国存

天津市大港福安堂医院300270

摘要:1、目的:提高足踝外伤治疗技术;2、方法:临床治疗30例跖骨近端骨折患者,克氏针内固定,防止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指导功能锻炼;3、结果:骨折愈合,行走良好,功能恢复;4、结论:跖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克氏针固定技术是良好的复位固定治疗方法。

跖、趾骨骨折占全身7%,跖骨骨折占1/3,临床表现足背部肿胀、足尖负重障碍,用足跟步行等特点;皮下出血多者,足背部呈现高度肿胀,疼痛、肿胀、畸形明显;造成跖骨骨折主要原因,直接外力,如重物亚砸,车轮碾压等;扭转应力也可导致骨折,如前足固定,后足的转动就可在跖骨部形成扭矩而引起骨折;跖骨近端骨折分型,Dameron等将跖骨近端骨折分3区,I区跖骨粗隆部撕脱骨折;II区干骺端与骨干连接部骨折;III区跖骨干部疲劳骨折,多见于运动员。临床治疗30例,体会如下。

一、特点:

1、一般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21---55岁,挤压伤12例,亚砸伤18例;其中第2、3、4跖骨骨折6例,第2、3跖骨骨折10例,第一跖骨粉碎性骨折1例;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11例;骨折属于粉碎性,移位或不稳定,有手术内固定指征;入院后,于伤后3小时----伤后8天手术治疗。

2、治疗方法:手术准备;腰麻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开放伤口清创),背侧切口入路,骨折复位,临床用直径1.0、1.2、1.5、2.0mm克氏针内固定,术中C臂下检查内固定情况;术后预防感染,静滴抗生素4--6天;防止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指导功能锻炼。术后4--6周去除骨折外固定保护;术后3个月下床行走。

3、结果:治疗过程顺利;切口按期拆线;术后随访3---6个月,骨折愈合,行走良好,功能恢复,优良率100%。

二、讨论:

1、跖骨近端骨折临床出现移位、短缩、成角,保守治疗复位不良,足纵弓、足横弓改变;第2--5跖骨近端骨折可能损伤3个跖骨间关节;治疗恢复跖骨形态,恢复足部功能;骨折粉碎移位不稳、伤后时间超过一周、骨质损伤变形,复位不良,临床手术治疗难度大;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固定,恢复跖骨形态,恢复足功能;因骨折粉碎,复位不稳定,手术内固定,外固定保护;粉碎骨折,辅以钢丝捆扎固定;粉碎骨折,钢板固定,可能不稳定,临床应用有适应征,相比较克氏针固定指征较宽;临床应用克氏针,因跖骨髓腔细小、针细小操作中颤动原因,出现克氏针方向改变,解决方案,用直径1.5、2.0mm较粗克氏针钻孔,确定克氏针方向,再换用细克氏针固定。用克氏针穿骨折远端髓腔,跖骨头两侧穿出,注意不影响跖趾关节功能;因跖骨髓腔细小原因,交叉克氏针固定有难度;跗跖关节除第1跗跖关节外,其余4个跗跖关节排列均为向外的斜面,与中轴倾斜约60°角;⑴骨折累积关节面,复位平整,愈后不影响关节功能;骨质疏松患者,避免内固定松动脱出;针尾埋头处理,以免刺激皮肤;克氏针穿透骨折远近端皮质,生物力学强度最佳。克氏针固定,创伤小,符合微创治疗理念;跖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克氏针固定技术是良好的复位固定治疗方法。

三、参考文献:

⑴、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踇外翻,第2章,足部解剖,主编:温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