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孝宇(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普兴镇中心小学校四川成都611434)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小学教育,简而言之,习惯教育。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自控能力三大方面入手。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自学能力,自控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065-01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教其养成良好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而培养健全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在小学低年级开始形成,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巩固和强化。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容易建立,也容易改变。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建立过程中,容易受自身兴趣爱好、受老师家长行为、受情感沟通、受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从班级角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家庭角度,父母塑造正面的行为榜样,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善于思考、学有计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小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理,对未知具有非常强烈的探索欲望。知识,像一张蜘蛛网,教师要先给这张网牵出头子,学生才知道如何去织完这张网。课本上的文字本身是没有温度,也没有情感。教师,应该让这些文字变成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有温度,有情感等具体可感知的形式,学生才能主动吸收。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需要老师积极发现,并加以引导,让学生用兴趣去维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学习知识,需要老师积极引导,更需要学生进行自学。唯有会自学,能独立思考的人,才可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的长远。
小学生因年龄小,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培养其自学的前提是,培养孩子对事物的专注力度。培养小学生专注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训练学生注意倾听的能力。
不管哪个学段的孩子,都应该养成良好甚至优秀的倾听能力。当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训练倾听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低段孩子更多采用鼓励的方式,老师用上孩子易于接受的语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针对中高段的孩子,就要给他们灌输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和班规的制定中来,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专注阅读的能力
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其实它也是一个训练学生专注力的好方法。学生能够专注到书中的内容,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就能说明外界对孩子的影响小,假使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把这股专注劲儿用到学习上,岂不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也不用愁学生养不成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内容紧凑,重难点分明。
一堂好的课,当然需要老师精心备课,这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去识别学生学习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毕竟学生还是孩子,他们需要成人帮助成长。一旦学生意识到教师所讲内容对自己真正的有用,让自己学有所获,他们才会投入更多的兴趣融入到课堂中,自然他们的专注力也会随之提高。
学生有了良好甚至优秀的专注力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方面的能力。自学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是为了自己掌握的更多的知识,而不是老师逼自己学习。鼓励学生去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自学的方法,比如:如何课前预习,复习,查找资料,做笔记,思考问题方式方法等。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易受他人,受环境影响。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的积极引导和监督,显得最为重要。
首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父母和老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引导,督促小学生严于律己,遵守时间,积极计划,及时实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时课程任务。
其次,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学生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学生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孩子在校的时间,我们要处处留意、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自己应该是个好学之人,并且善于思考问题,要处处虚心请教。注意到孩子身上出现的缺陷,应适时地加以引导。可结合平时发生在孩子身边事,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熏陶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处,重视学生的良好愿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就会在大人的提醒下、在同伴的榜样影响下,约束自己不良习惯,及时改正不良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级里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人人都争先,人人怕落后的风气。譬如:
1、多种形式宣传。班会、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行为规范认知。通过品生、品社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贾素丽.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指导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6)
[3]张小琴,李巧义.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培养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