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少年闰土

苗蕊付为民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双鸭山农场中学教师苗蕊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双鸭山农场中学教师付为民

课标要求及分析: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现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理解、分析;学习水平是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前提条件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体味、推敲;学习水平为经历、独立操作、领悟水平;学习内容是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现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体验,学习水平是经历水平,学习内容是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前提条件是能说出自己的。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现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品味,学习水平是领悟水平,学习内容是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现能力与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欣赏、体验;学习水平是经历、反应水平;学习内容是文学作品。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体现“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领悟;学习水平是领悟水平;学习内容是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体现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获得;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五年级时学生曾学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初识了鲁迅。《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作为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是一个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及其精神的良好契机。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位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少年闰土形象,追忆了“我”与闰土儿时那短暂、真挚、平等的友谊,表达了“我”对儿时友人的思念。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文章的作背景与现在的时代差异以及鲁迅先生作品中半文半白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背景,辨析生字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学完本文将会对学生今后学习鲁迅的其他文章做以良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

优势:初一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渴望得到肯定,课堂参与积极性较高,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师生间能够及时互动。

劣势:学生知识积累较为薄弱,注意力易分散,生活环境单一,人生阅历浅薄。对于文中一些意蕴深远的语句,难以直观领会。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及教材分析中分析到的“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位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少年闰土形象,追忆了“我”与闰土儿时那短暂、真挚、平等的友谊,表达了“我”对儿时友人的思念。”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通过分析课文,体味“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学会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但从学情中可以看到“学生知识积累较为薄弱,注意力易分散,生活环境单一,人生阅历浅薄。对于文中一些意蕴深远的语句,难以直观领会。”所以,将本课难点定为: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语句。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听写,资料介绍,学生会写本课生字词,了解鲁迅先生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品读重点语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体会“我”和闰土之间无产阶级的真挚友情。

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预设时间5分钟)

(一)课前听写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闰土、胯下、竹匾、刺猬、潮汛、手捏、缚、稻鸡、所谓。

(二)图片导入:PPT展示《少年闰土》文章选段图片,导入新课。

(三)PPT展示鲁迅先生照片及相关文学常识。

【点评:图片比文字展示的内容更为直观,结合多媒体进行课前导入以及新课铺垫,能够更好地奠定学习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整体感知,感受归纳。(预设时间20分钟)

(一)展示单元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含义深刻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3、自主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二)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点评:课前揭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三)初读课文,问题导学:

1、词语解释:长年、短工、忙月(答案可在原文找到,针对学力较弱学生群体,难度较低)

秕谷(需要借助工具书查找答案,针对普通学生群体,难度中等)

仿佛(借助工具书并结合个人思考,针对学力较强的学生群体)

【点评: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体现分层教学,兼顾课堂中各个类型的学生。】

2、疏通课文:以课后习题第三题为例,划出理解困难的语句,小组讨论解决。(教师辅导)

【点评:使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交流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体现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主体性。】

㈣再读课文,分析原文:

1、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⑴课文两位主要人物分别是()和()。

⑵“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说明课文中的闰土,是“我”()中的。

⑶“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说明“我”和闰土建立的(),()却()。

2、人物描写——“少年闰土”:(结合PPT,通过分析原文了解人物描写)

⑴回顾人物描写的方式有哪些。⑵原文中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式。

【点评:落实本课教学重难点,探究人物形象理清人物关系,完善板书,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环节三:文学积累,拓展延伸。(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文学积累:1、读一读(书后80页“资料袋”)2、记一记(PPT展示名人名言)

3、找一找(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二)拓展延伸:小游戏:

每组在预习作业(小练笔:描写班里一名同学)中选出一份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朗读,其余同学猜测描写的是谁。比赛结束,为优胜小组加课堂表现分。

【点评:积累文学知识,达成单元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环节四:课堂检测,总结回顾。(预设时间4分钟)

(一)擦除部分板书内容,由学生上黑板补齐。

(二)全班集体完成PPT出示的填空题:

【点评:突出学习重点,检查听课质量,通过对板书的恢复,梳理本课知识,巩固本课学习所得。】

环节五:布置作业,设计预习。(预设时间1分钟)

(一)阅读文章《再见闰土》

(二)完成练习册“第一次学习”

(三)背诵第一自然段、文学积累

(四)结合练习册,预习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总体点评:

语文学科的学习,在于知识的积累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各项能力全面发展,也是新课标要求的体现。《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作为鲁迅先生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有很多知识点可以探究。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体现教学思想如下:

一、“有教无类“在课堂问题设计上分为不同难度,兼顾所有学生,体现出了分层教学教育理念。

二、课堂环节设置上,体现了“三主五环”教学模式。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除对学科教学知识的传授,还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实践检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在问题的解决上既有师生问答,又有独立思考,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教学手段丰富。

四、多媒体课件拓宽课堂维度,增加课堂容量,与教学步骤配合紧密。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以课标要求为准绳,将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及认知规律为基础,采用多种课堂表达形式进行激趣教学,完成了学科知识学习及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