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横切口剖宫产2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20例临床分析

汪朝霞

汪朝霞(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涟水223411)

【摘要】目的对腹壁横切口剖宫产临床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0月份到2012年12月份收治的40例需要进行剖宫产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2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实验组则采用新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对两组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实验组产妇经手术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新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切口愈合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产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69-01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术也开始得到了不断的改良和发展,传统的纵切口剖宫产逐渐被淘汰,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逐渐得到了应用。我院对收治的20例分娩产妇进行了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了新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效果显著[1]。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0月份到2012年12月份收治的40例需要进行剖宫产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不存在剖宫产史,产妇的年龄范围为20岁到30岁,平均为25岁。孕期为38周到43周。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孕产妇。所有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2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产次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

实验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上,主要采用新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操作方法如下:

取耻骨联合上三横指,横向弧形将皮肤切开,长度为10厘米到12厘米,将皮下脂肪以及筋膜横向切开,长度控制为3厘米。将腹直肌前鞘以及皮下脂肪进行钝性分离,长度为11-13厘米,检查处理局部止血,医师以及手术助理协助使用各自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将腹直肌向两侧拉开,并使用浸泡过盐水的纱布将腹膜前脂肪进行分离,对厚度较小且呈现透明状的腹膜作一小撕开口,并将腹膜进行扩大,直至胎儿顺利分娩。将子宫下段充分显露,在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上方约1cm处作横切口,将子宫浆膜层及肌层切开约4cm将羊膜打开,并将羊水清除干净,弧形钝性撕开子宫切口,长度为10厘米。子宫松弛时,医师将胎儿头部缓慢向上移动,直至子宫切口,助理需要对产妇宫底进行按压,医师则使用双手将胎儿头部撬起,并顺利分娩。使用鼠齿钳对两侧角以及出血部位进行钳夹,使用20U缩宫素进行子宫体注射,顺利娩出胎盘胎膜,使用卵圆钳夹干纱布对残留的胎膜进行清除。使用1号可吸收线对子宫肌层进行连续锁边缝合,对子宫反折腹膜则不采取缝合,检查附件无异常子宫收缩好局部无出血。清点器械纱布针线无误逐层关腹。使用1号可吸收线对前鞘进行连续缝合,并将线结打在筋膜之下。使用3-0可吸收线对皮下脂肪进行间断缝合,同时对皮内缝合皮肤进行连续缝合,不必拆线护理,4天左右即可出院。

1.3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剖宫产术中情况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产妇术中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手术开始到分娩所需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实验组2040.3±3.34.2±0.6156.1±47.1

对照组2050.2±4.111.3±3.1250±31.1

可见,实验组产妇的术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剖宫产术后情况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2两组产妇术后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排气时间(h)切口疼痛切口愈合率(%)

轻中重

实验组2018.5±4.318120100

对照组2037.1±3.71064100

可见,实验组产妇的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剖宫产史常见妇科手术,能够有效解决产妇难产、产科并发症以及合并症的主要措施。在目前,新式的腹壁横切口剖宫产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优点是切口的愈合情况好以及出血量较少,且手术所需时间较短,创伤较小,疼痛程度较轻。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20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产妇采用新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效果显著。可见,新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2]。

参考文献

[1]邹敏,张秀果,吕金霞,等.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800例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567—568.

[2]程忆兰.新式剖宫产术120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0,11(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