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马龙1蔡伟创2崔杰1陈颖南1

(1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281医院)检验科河北秦皇岛066100)

(2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281医院)骨科河北秦皇岛066100)

【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自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5例具备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生化检查指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断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其中,冠心病(CHD)组46例,非CHD组29例,并抽血检测其UACR、Hcy和hs-CRP的水平。结果:CHD组患者UACR、Hcy和hs-CRP水平较非CHD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Hcy水平也逐渐提高,但UACR及hs-CRP水平却没有明显变化。结论:UACR、Hcy和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冠心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076-01

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一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1],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2],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受年龄、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积极寻找CH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对降低病死率、降低医疗费用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CHD的诊断标准,检测研究对象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这些指标与CHD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75例具备完整的冠脉造影资料及生化检查指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39例,年龄45~84岁,平均(65.3±7.4)岁。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呼吸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等。

1.2CHD诊断及分组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若有左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脉及其最大分支最大狭窄直径≥50%即可诊断为CHD。75例患者分为CHD组46例,非CHD组29例。根据患者年龄,将CHD患者分为青中年组(年龄<65岁),老年组(年龄≥65岁)。

1.3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采集静脉血5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3000r/min离心15min,取血浆测定Hcy及hs-CRP水平,留取晨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水平,OlympusAU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为北京世纪沃德产品,仪器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产品。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HD组与非CHD组UACR、Hcy和hs-CRP水平的比较CHD组患者血清中UACR、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CHD组(P<0.05),见表1。

3.讨论

CHD主要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斑块破裂而引发血管阻塞或狭窄,进而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过程涉及损伤、炎症与血栓形成。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发现,升高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与缺血性心脏病心血管事件有关。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和预测因子,可实现对CHD的早期发现。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体内甲硫氨酸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6]。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发挥作用。Hcy可增强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作用,从而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加速人体内血栓的形成。

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炎性反应时相蛋白,直接参与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被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最密切相关的标志物之一。炎症反应使hs-CRP水平增高,激活补体系统,造成血管内膜的损害。大量研究证实,hs-CRP可作为CHD发展与预后的预测指标[5]。

本研究发现CHD组患者UACR、Hcy和hs-CRP水平较非CHD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Hcy水平也逐渐提高,但UACR及hs-CRP水平却没有明显变化。得出结论UACR、Hcy和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焦溥蕙.冠心病的预防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6):860-3.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79-616.

[3]何疆春,杨晔,张宁坤,等.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的检测水平及意义[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3):246-8.

[4]马玥,梁庆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9):1139-1141.

[5]李庆,王聪霞,董新,等.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的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