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研究

孟锐锐刘春海

(高青县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6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57例临床资料,将接受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1例患者纳入A组,将接受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的76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髓腔内固定均为锁骨骨折有效治疗方法,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中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疗效较佳。

[关键词]锁骨骨折;解剖钢板内固定;克氏针髓腔内固定;肩关节功能

锁骨是肩胛与躯干的唯一骨性连接,常遭受到作用于肩部及上肢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发生骨折,骨折部位多发生于锁骨中外段及锁骨远端,锁骨骨折还可累及臂丛神经、邻近关节、血管以及腹膜,致其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临床多采用复位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钢板、克氏针均为骨折治疗的有效内固定物,但临床鲜有关于两种固定物对锁骨骨折的疗效对比报道。为此,本研究对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及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其疗效差异。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57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81例,其中男48例,女33例;年龄18-65岁,平均(38.18±7.39)岁;骨折分型:A型中1/3骨折38例,B型外1/3骨折30例,C型中内1/3骨折13例。B组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18-64岁,平均(38.61±7.33)岁;骨折分型:A型中1/3骨折35例,B型外1/3骨折28例,C型中内1/3骨折1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方式均为臂丛阻滞麻醉,体位均为仰卧位、患侧肩部垫高10cm。A组患者均进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沿骨折中心自锁骨前沿横切一切口5-6cm,使骨折端充分暴露,在尽可能避免剥离骨膜的情况下清除淤血、保留碎骨块,骨折部位复位后根据锁骨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钢板置于锁骨上方固定,钻孔攻丝后拧入螺丝固定,术后1d切口内置引流条。B组患者均进行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于骨折近中点处取2-3cm切口,并剥离,使骨折端充分暴露,于肩峰端再取一小切口,选择合适的克氏针自外侧断端插入髓腔,经由肩峰端小切口穿出,当克氏针与骨折折断面呈平行状态时对骨折移位进行整复,整复后再将克氏针经由内侧断端逆向插入,至内侧段骨皮质内,折弯针尾去除多余部分后埋于肩峰端肌层下,止血后逐层缝合。术后均给予颈腕带悬吊患肢,术后1d开始进行轻度肩关节屈伸被动活动,术后7d开始主动训练。

1.3观察指标术后90d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综合评分[2]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估,满分100分,优:≥86分,良:71-85分,可:56-70分,差:≤55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肩关节功能恢复术后90d,A组81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46例、良27例、可5例、差3例,恢复效果优良率为90.12%;B组76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38例、良20例、可8例、差10例,恢复效果优良率为76.32%,比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0,P=0.020)。

2.2术后并发症A组81例患者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关节疼痛2例,关节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0%;B组76例患者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后发生关节疼痛2例,关节僵硬3例,局部滑囊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21%,与A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7,P=0.158)。

3讨论

锁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粉碎性骨折、骨折不连接及存在骨折解剖复位需求的患者则需手术治疗以移位整复骨折端并进行固定,而不同的固定方法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并发症、术后恢复,因此需要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部位选择最适宜的固定方法。

A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B组高,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及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可安全、有效治疗锁骨骨折,比较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克氏针内固定术由于手术创伤较小、操作简单、技术较为成熟、后期取出方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且取得了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但由于难以达到稳定的内固定效果,后期容易发生滑脱、松动、折断等不良事件,导致并发症,影响康复进程[3]。解剖钢板是通过钢板的可塑性,提高其与骨面的接触面积,为骨折端的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骨折愈合,但存在钢板断裂风险,造成二次骨折[4]。与克氏针内固定松动、滑脱相比,钢板发生断裂风险更小,且钢板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张力、旋转力,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髓腔内固定均为锁骨骨折有效治疗方法,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中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疗效较佳。

参考文献

[1]王波,王铁军,吴鹏,等.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9):1931-1933.

[2]马亮,许永涛,佘远举.锁骨肩胛骨双重固定治疗浮肩损伤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8):726-730.

[3]周观金,彭昊,陈森.865例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9):714-716.

[4]曹军社,王星,陈伯亮,等.前置与上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医正骨,2015,27(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