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临床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22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临床病理分析

赵丽华王全义

赵丽华王全义(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山东济宁272129)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结构不良(FD)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其本质。方法观察22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本质。结果本瘤可见于各年龄,青少年多见,各骨都可能发生,好发于股骨、头面骨和肋骨。镜下基本病变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新生的骨小梁构成。梭形细胞常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网状纤维染色病灶中均有数量不等的网状纤维。免疫组化19例CK阴性,3例梭形细胞散在阳性,S-100阴性。结论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性质未定的肿瘤性病变,临床病程缓慢,主要与骨纤维结构不良鉴别。

【关键词】纤维结构不良本质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042-01

纤维结构不良(FD)又称纤维异常增殖症,其特点为受累骨内有纤维组织增生及不同程度的骨质化生。我们收集22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病例进行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和总结相关文献探讨其本质,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和方法

收集济宁医学院附院病理科2003-2012年间手术及会诊经病理诊断为纤维结构不良的22例病例,重新阅片,并做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部分病例脱钙,石蜡包埋,HE染色,镜检,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二步法,所用抗体CK、S-100及网状纤维染色试剂均购自Dako基因公司,染色过程按说明书进行,DAB显色。

2结果

2.1临床资料22例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5-72岁,平均年龄24.5岁。病变均为单发性,股骨8例,胫骨3例,额骨3例,肋骨2例,下颌骨1例,顶骨1例,桡骨1例,肱骨1例,指骨1例,锁骨1例。就诊前病程半年-5年不等,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包块,肿块最大径2-5cm不等;6例有局部疼痛,4例伴有病理性骨折。

2.2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病变多呈均匀毛玻璃样改变,骨皮质变薄,厚度不均,患骨直径增大,病灶被骨包绕,很少有骨膜反应,2例表现为骨囊肿,1例考虑骨肉瘤。

2.3病理表现受累骨肿大,骨皮质变薄,多为实性病变,切面灰白或灰红色,5例伴有大小不等的囊性改变。镜检:病变由纤维组织及新生的骨小梁组成,纤维组织和骨小梁的比例不等。纤维组织多较致密,纤维细胞梭形,核分裂罕见;新生骨小梁数量不等、形状不一,形态为不规则的弧形,类似C、Y、W等字母,其周围无骨母细胞围绕。病变中心区域骨小梁较少,纤维组织较多,周边区骨小梁逐渐增多,形成互相吻合的板层骨,与病变周围皮质骨移行融合。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网状纤维染色22例均见数量不等的网状纤维;免疫组化19例CK阴性,3例梭形细胞CK散在阳性,S-100均为阴性。病理诊断:22例均为纤维结构不良。

3讨论

3.1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骨痛、畸形、病理性骨折和疲劳性骨折,患者表现各异。单骨型患者症状较轻微。患骨畸形的程度与病变范围和发病年龄有关,多骨型患者或病变范围较广者骨畸形明显。股骨近端典型的FD患者呈羊鞭样弯曲,脊柱FD导致脊柱侧弯,颅面骨FD出现面部畸形,同时伴有功能障碍。承重骨FD病变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骨折的发生率与FD的大小、数量及代谢异常有关。

3.2病理学特点

3.2.1大体受累骨常肿大,正常骨结构丧失,骨髓和骨皮质最终被砂砾样组织代替。典型病例病灶边界清楚,患骨皮质变薄。骨髓腔内充满灰红或灰白色橡皮样韧实的组织,如有出血则呈暗红色。由于纤维组织和骨组织两种成分的比例不同,肉眼观也有不同。含较多纤维骨小梁者切开时有沙砾感;含较多骨质者质地较硬;骨化明显时需要脱钙。

3.2.2镜检

(1)基本病变主要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新生的骨小梁构成。纤维组织由纤细的梭形细胞组成,核梭形或圆形。偶尔见肥硕的梭形细胞,但无非典型性,很少见核分裂像。梭形细胞排列呈束状或漩涡状。新生的编织状骨小梁周边一般无增生的骨母细胞围绕,这些骨小梁数量不一、大小不等,排列呈无序分布。

(2)不典型病变部分病例纤维母细胞较肥硕,在接近骨小梁处移行为骨母细胞,成行排列粘附于骨小梁表面,类似于骨化性纤维瘤且难于鉴别。部分病灶中可见灶性软骨。

(3)继发性病变可有粘液变、囊性变及出血坏死,病变周围可见吞噬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反应。多核巨细胞分布不均,有别于骨巨细胞瘤。

(4)伴同病变纤维结构不良可伴有软组织粘液瘤和长骨造釉细胞瘤。

(5)恶变纤维结构不良经放疗后易恶变,多骨型比单骨型更易发生,常恶变为纤维肉瘤、成骨肉瘤、软骨肉瘤等。

(6)组织学变异型

①纤维软骨性结构不良(FCD)。

②类似牙骨质样结构的纤维结构不良。

3.2.3本组患者22例,≤15岁患者7例,其中发生在扁平骨3例,多表现为无痛性包块;发生在长骨4例,表现为局部肿块及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1例因伴发骨折就诊。镜下病变以基本病变为主,多由纤维组织及新生的骨小梁组成,6例病例纤维细胞较肥硕。

>15岁病例15例,发生部位包括扁平骨、长骨及指骨,有无痛性包块、疼痛、囊肿及骨折等多种临床症状。镜下病变由纤维组织和骨小梁组成。

≤15岁病例与>15岁以上病例相比较,≤15岁患者病灶中骨小梁占的比例较高,纤维细胞较肥硕;22例中5例伴发囊肿患者(5/15)均发生在>15岁以上病例。

3.3影像学病灶边缘清楚。典型X线平片有三种表现(1)毛玻璃样变。(2)囊状破坏。(3)骨硬化。

MRI检查可观察病灶形状、大小及物理性状。

CT是反映纤维结构不良影像学特征的最佳检查,它能清晰显示病灶区皮质厚度、厚薄不均分布及病灶边界范围。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对纤维结构不良很敏感,但特异性差,病灶呈棒状是FD较为特征性的改变。

3.4鉴别诊断主要与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FD)鉴别,OFD发病年龄比FD小,以儿童多见,最常发生在颌骨,部分患者与长骨造釉细胞瘤有关。镜检,字母形骨小梁少见,几乎每条骨小梁周围都有增生活跃的骨母细胞围绕。间质排列较紧密,结构较一致,常呈漩涡状。

4病因和分子生物学

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单骨型FD和多骨型FD都存在GNAS1基因激活性突变,染色体克隆性异常、畸变,c-fos原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因此,2006年WHO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系列将其列入“未明确性质的肿瘤”。

5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FD的生物学与FD的类型有关。单骨型FD的病灶随骨骼生长成比例增大,直到骨骼停止发育,病变也逐渐静止。多骨型FD随年龄增大病灶可能加重,合并MAS和MS的几率也较高。FD很少恶变。

6治疗

6.1药物治疗FD多采用双磷酸盐化合物治疗,主要是帕米磷酸二钠治疗。

6.2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皮质骨移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6.3基因疗法。

参考文献

[1]廖松林等.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80-881.

[2]同济、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外科病理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53-956.

[3]李晓菊,晏培松,王瑧等.49例纤维结构不良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18(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