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生物实验室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浅谈新课程下的生物实验室管理

韩灿冉

振韩灿冉平顶山市第24中学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要:分析传统生物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弊端,提出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室管理人性化,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树立科学管理生物实验室的新理念,探索生物实验室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实验管理;实验室建设;新课程;生物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生物实验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实验室的功能、实验的内容及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大大的加强。这种变化不仅要求我们要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一名中学实验教师,如何才能管理好实验室,使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环境下的生物实验室建设

1.新课程环境下的生物实验员素质要求:实验员要熟悉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掌握新教材的内容,要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能运用计算机及其他的新设备开展创新性的实验研究,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物实验仪器、材料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生物实验员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实验室硬件建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性实验的增加,与之配套的实验仪器、药品及实验室也将随之完善和规范。首先,增加实验室数量及实验仪器、药品的数目,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实验的顺利进行。其次,要按新课改要求足量配备必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及时补充低值易耗品,不断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进行熟练操作打下物质基础。同时,还要根据开放性实验的要求,依据学生自主探索的需要,积极采购有关的仪器药品、培养或栽培生物的实验材料,如配制培养基的基质琼脂等。

3.软件建设:营造实验室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搞好生物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是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例如:显微镜实验室门上标签显微镜图案;网络实验室门上标签网络图案。实验室清洁整齐的环境,摆放有序的仪器药品,使学生进入实验室有一种科学家在实验的神圣感觉,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作风。

4.虚拟生物实验室建设:植物园作为生物实验室建设的附属设施之一,既可以解决实验材料的来源及经费问题,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我校的植物建设已有一定规模,基本可以成为我校学生学习生物学、开展生物学创新实验、学习植物栽培技术等的实践场地。随着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还可以利用植物园建立蔬菜区、果树区、水生生物区、动物饲养区等功能区,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生态农业的模拟实验,利用植物园里种植的植物,制作常见植物腊叶标本,还可以发动学生开展“中草药资源调查”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5.充分开发利用实验室课程资源,提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新课程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选择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收集数据,归纳总结规律。因此实验室摆放的模型、标本、仪器等尽量配上说明书,便于学生选择和运用相关仪器设备,也有利于学生在观察时就能了解有关模型的形态、结构,分类、用途等生物学知识。还可以设置问题专栏,让学生将学习和实验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疑难问题,写在问题栏上,向同学或教师征集答案。

6.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活动平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因此实验室要向全体学生开放,尽可能为学生提共实验探究的条件和环境。

二、树立服务意识,优化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相当琐碎的繁重工作。作为一名生物实验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克服实验室工作没出息,伺候人的错误思想,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意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才能搞好实验室工作。

三、强化实验室日常工作规范,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1.制定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师要将繁杂的日常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确保实验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开学初根据任课教师进度进行协调,制定出全校生物实验进度,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防止分组实验相互碰撞,而打乱任课老师的教学计划。

2.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物质准备。根据实验通知单准备好实验器材,配置好实验药品。课前还要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计划,计算好时间,着手实验材料的培养,采集或购买,备足优质实验材料,并在每次实验前分发到位。

3.当好任课老师助手,高质高效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实验效率,除主动为任课教师准备好演示和分组实验所需的材料外,还将有关实验事先做几遍,找出理想的条件,时间,浓度,选取最佳的材料提供给任课教师参考,积极提出改进实验的意见。同时配合教研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准备好活动器材,并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

4.实验后做好仪器,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生物实验中显微镜是最常用的实验器材,且又是精密仪器,在实验中易使镜头沾污。实验后要组织好学生用擦镜纸正确拭显微镜镜头,用纱布擦试镜座,载物台等。组织好学生整理,收拾实验仪器,打扫卫生。这样既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又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5.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在实验室内备有沙箱,灭火器,排气扇等设施。加强水、电、门户的管理为实验教学创设安全、优良的环境。

四、科学管理实验器材、标本和帐册

1.制定实验室管理规则,仪器室管理规则,实验器材的领、借制度,器材赔偿制度等。对实验室的各种仪器、标本、模型等实验器材分别建帐设卡,做到帐物相符,每年与保管、会计对帐一次,做到帐帐相符。对废旧、破损器材每学期后进行报损处理。

2.规范仪器管理,做好维护。对仪器做到分类、定室、定柜、定位存放,且存放按重下、轻上、大下、小上的原则,方便使用。每个橱柜的固定位置上张贴有注明橱内仪器的编号、名称、规格及数量的大标签,对每件仪器、标本均贴上小标签。对显微镜的镜头和镜座,天平和天平托盘进行编号以防错位,对实验中经常易丢失的或贵重仪器也进行编号。学生实验时对号分发给各组,责任到人。

显微镜的镜头易沾灰或霉变,每年都进行维护。用乙醚或无水酒精对沾灰或霉变的镜头进行擦洗,不用时经常开箱通风,保持镜头于燥,干燥剂潮解了,及时给予烘干再用,对镜筒下滑或卡死的及时进行维修。对其他仪器也经常进行防尘、防潮、防霉变等处理。

3.规范标本室的管理。标本室是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直观教具,且价格昂贵,加强对标本的管理尤为重要。对标本做到分类摆放,排列美观、大方。对剥制标本经常开窗通风,定期进行消毒、防腐、防虫、防潮处理。柜内均放置樟脑丸利干燥剂。对有霉变的标本及时用毛笔蘸无水酒精擦洗。对浸制标本及时添加或更换保存液,确保浸制标本不干涧损坏。经常擦洗橱窗,保持室内整洁。

总之,作为实验教师,要不断加强实验室管理,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除做好实验教学的服务工作外,还要勤于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管理素质,合理地协调实验室的使用,使实验室发挥了最大的使用功能,更好地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