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吴晓丹

关键词: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改革

前言

护理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健康中国建设的成败,而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更要立足护理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应渗透人文理念,在正确的教育观和现代护理观指导下,构建培养能力和提高素养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教学模式,合理规划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明确奋斗目标,提升学生护理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让护理人才的发展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满足社会人群健康需求。

1医学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课程设置面狭窄

课程设置面作为衡量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指标,反映课程的知识面宽广度和学科交叉融合程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过分强调对口培养和知识结构的专业化,对交叉学科的知识缺少应有的关注,这与学生“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相违背,与新医科提出的医理工文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不相适应。课程设置面狭窄,过于重视单一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基础课的基础作用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会导致培养的学生基础薄弱、学术视野短浅、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不足。

1.2授课教师知识面不够,方法陈旧

由于高职院校规模有限,经费紧张,待遇较差,优质的教师资源缺乏,多数教师学历低、科研能力较弱,导致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创新,教学内容陈旧,多为“填鸭式”教学,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多数教师都是长期教授一门课程,对其他学科了解不够,知识面过窄,缺乏各学科间的整体性思考,难以为后续课程做铺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讨论、实验、调查、翻转等教学方法运用少,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措施不够,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的应用不多,学生的创造力和探寻知识的动力被压制。陈旧、落伍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堪忧。

2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1强化培养目标,注重整体优化

对于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体系的选择不能脱离护理专业的教育目标,要遵循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已有的课程重新调整,做到整体性、综合性,使课程体系融合成为新型的、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符合教育实际的、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课程整体结构,并且强化人文素质课程,精简重组医学基础课程,按照生命周期模式开设护理专业课程,整个课程体系既要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还要适应我国的实际需要,最终与国际护理教育相接轨。

2.2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以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过时、过深、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同时增加一些符合专业层次与方向的新的前沿内容,同时,基础课老师与专业课老师共同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做好课程间的衔接与融合,这样,基础课教师能根据专业的要求,有效的掌握课程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形成系统、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完整的医学课程体系。

2.3建设优质的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如果想要真正改进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最关键的就是从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入手,选聘优质的专业教师负责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对于教师定期组织培训,及时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引领创新,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具备人文素养。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不能被动地等待师资的准备,师资队伍力量的壮大要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得到提高,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学习,不断适应新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

2.4优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做好多媒体课件,适当穿插动画和视频,利用标本挂图、显微镜、模型等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列表比较法,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案例引入法,给出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演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的引入并开展课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信息化建设是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首先,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精品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其次,各培养单位要增加资源投入,加强教师培训,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建立适合本校教学的在线课程平台。

2.5渗透大健康理念,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大健康时代背景下,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应瞄准为大健康产业培养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在“养老+”的各种新型养老模式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对护理医学基础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医疗护理层面,更要扩展到养老、妇幼健康等健康领域的立体层面,将大健康理念渗透到护理教学全过程,护理人才培养应坚持以护生为本,发挥护生主体性,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以护理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意识;不断丰富应用性理论讲授多元化教学方式,外延“传递—接受(以教师讲授为主)”+“自学—指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探究式(以案例学习法、问题学习法为主)”等多元化教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的转变,培养突出能力和主动求知的高职护理人才。

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考虑护理专业的科学性、人文性、技术性、伦理性等方面,在课程中融合运用多领域知识内容,把握护理的共性和特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新医科提出了探索培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医科人才的要求。课程学习特别是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是保障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在新医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加强医学基础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建设优质的师资力量,为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支撑;优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渗透大健康理念,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促进护理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琪,邱桂红,李婧.护理学系统性教学方法探究[J].新西部,2019(18):153+160.

[2]任秀亚,谢薇,董画千,曾星,陶春南,何倩.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展望[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6):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