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诊疗者的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心脏介入诊疗者的心理干预

秦琴

秦琴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18例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型术患者随机分实验、对照两组,实验组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全身放松疗法、康复锻炼等;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性;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2602

随着医学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安置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该项技术为创伤性操作,手术风险大,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许多患者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手术过程和术后康复。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对改善或消除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进行冠脉造影118例,其中男80例,女38例,年龄50~82岁,平均72岁。将118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日入院为实验组,双日入院为对照组,实验组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44岁~82岁,平均6189岁;对照组5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45岁~80岁,平均6178岁。两组在病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有同一名责任护士实施护理,实验组给与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全身放松疗法、康复锻炼等,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

13判断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日数,焦虑、抑郁情绪,局部麻醉时、手术开始后30min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心率的变化,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进行比较。住院天数小于7天、无焦虑抑郁情绪、手术中血压稳定、心率稳定、认知和行为有改变等5项中超过3项者为有效,以上5项中少于2项者为无效。

2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

焦虑、恐惧和抑郁是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有研究显示,心脏介入术前焦虑者占60%左右[1]。多数患者主要与缺乏心血管介入检查知识、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术后疗效及昂贵的治疗费用等有关,其表现可概括为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变化:心理方面以焦虑和恐惧为主要情绪体验及由此引发的外显行为,生理方面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及由此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变化为特征[2]。

21知识的缺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向冠脉注入造影剂使心脏表浅血管显影的方法,主要用于了解冠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程度,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多数患者对该技术缺乏认识,尤其是错误地认为导管介入会对心脏造成损伤,甚至出现意外。或者误听传言,以为术后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22对费用的忧虑:由于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加上很多老年人社会保障基础较差,经济状况差,支出多数由儿女承担,许多人担心因为检查及将来的介入治疗费用高,给家庭带来负担,而焦虑不安。

23对疾病的忧虑:由于多数患者对冠心病缺乏了解,很多患者往往怀着矛盾的心理接受检查,一方面想了解病情,希望获得好的治疗,另一方面担心万一病情严重,对未来失去信心。

3心脏介入诊疗者的心理干预

31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开月梅等研究表明,术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并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患者,可解除其思想顾虑,有针对性的进行正面引导,采用榜样法,组织手术者与有良性反应的患者间互相交流沟通,现身说法,这样可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实验组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均能安静配合治疗,无手术意外及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安排患者的家属朋友及时探视,鼓励患者的家属多倾听患者的诉说,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给与理解、支持、关怀、安慰和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可解除其思想顾虑,术前让患者观看手术过程录像可使其焦虑状态明显下降。胡蓉等[3]认为指导患者有心理压力时使用自我言语暗示法、活动转移法、倾诉法等来发泄自我的不良情绪,能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焦虑、抑郁。同时给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手术的意义,让他们共同参与心理干预。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分明显下降[4]。

32认知和行为的干预:责任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评估患者知识缺乏程度和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给予健康宣教。认知教育后多数患者认为有关术后的日常活动和饮食方面的指导很重要,患者术后能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选择合理的饮食。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可使其心绞痛发作频率、收缩压、血糖、食入脂肪等显著降低,从而促进心脏康复。对患者采用深呼吸系训练、倾听音乐等方法进行心理放松,可改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使患者的精神得到放松。对术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术后的康复锻炼,可明显提高患者最大运动负荷量,改善心脏功能,同时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纠正患者的认知偏差,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认知教育,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33针对经济费用问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尤其让患者了解目前价格构成,同时说明介入检查及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让患者能从主观上认识到介入检查的价值所在,从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检查。

4结果

有效无效

治疗组48(60)12(60)

对照组11(58)47(60)

卡方检验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5体会

综上所述,人作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心理因素已成为影响心身健康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冠状动脉造影作为生活负性事件,对患者必然引起一定程度的负性心理应激反应,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理工作者应尽可能地了解患者情况,包括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及介入治疗的知识,给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分析每位患者心理问题的成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了身心康复。本组60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82%以上的患者消除了恐惧、焦虑心理,100%的患者能配合检查,有力地保障了介入检查的进行,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21

[2]陈妙霞.术前病人心理应激及干预[J].护理研究,2003,17(3):261

[3]胡蓉,纪晓抒,兰先彬,等.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的效果评价[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5):749—750

[4]开月梅,夏春梅,石兰萍.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8):63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