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临床应用分析

何霁

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611730

【摘要】目的:探究单剂量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医院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80例患儿,按照其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联用单剂量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的40例研究组患儿与单用丙种球蛋白的40例对照组患儿。为两组患儿进行治疗效果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联合使用单剂量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可以获得比单用丙种球蛋白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单剂量;丙种球蛋白;白蛋白;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临床效果

母婴血型不合是导致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病的主要原因,而溶血性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病,通常是溶血速度过快引发高胆红素血症,若治疗不及时便会引起核黄疸,给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本文选择2013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医院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80例患儿,试探究单剂量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医院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80例患儿,按照其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联用单剂量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的40例研究组患儿与单用丙种球蛋白的40例对照组患儿。为两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研究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平均日龄为(1.45±0.12)日;平均胎龄为(39.21±1.37)周。对照组: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21例;平均日龄为(1.52±0.21)日;平均胎龄为(39.18±1.26)周。为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平均胎龄、性别、平均日龄等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对比有可行性。

1.2方法

研究组患儿在入院后接受单剂量丙种球蛋白与白蛋白联合治疗,其中丙种球蛋白的用法用量为:按照患儿体重以750mg/kg的标准缓慢静脉滴注,连续3日;白蛋白的用法用量为:按照患儿体重以500mg/kg的标准进行静脉滴注,同样连续3日。

对照组则单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用法用量及使用时间均与对照组相同。除此之外,两组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需持续72小时,若患儿胆红素水平较低,可采用单面蓝光进行治疗,若患儿确诊为严重黄疸,其胆红素水平不低于342μmol/L,则应使用双面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此外,还应为患儿采取保肝治疗。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幅度、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

(2)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腹泻、皮疹、发热等。

1.4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21.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研究对象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相关指标

见表1,研究组的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见表2,研究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X2=3.914,P=0.048<0.05)。

表1疗效相关指标的组间对比(±s)

3讨论

胆红素由非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构成,若是母婴血型不合,其血型抗体便会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进而引发新生儿ABO溶血症,而红细胞被破坏会使非结合胆红素大量生成,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无法被肝细胞所摄取、结合、排泌,最终引发ABO溶血性黄疸[2]。关于ABO溶血性黄疸,早年研究报道指出可以通过使用丙种球蛋白来进行防治,丙种球蛋白被静滴入机体后可以与IgA、IgG、IgM等免疫性抗体进行竞争,通过与红细胞之间的结合来抑制抗体的合成,避免红细胞致敏,减轻或阻断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所产生的细胞毒副作用,避免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致敏红细胞,避免溶血的发生,进而间接降低胆红素水平[3]。若能联用外源性白蛋白,则可以加强白蛋白和未结合胆红素之间的联结,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4]。见结果,研究组研究组的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正是因为其联用了丙种球蛋白和白蛋白,而对照组之所以疗效不如研究组,是因为其单用丙种球蛋白只能减轻溶血,而无法恢复遭到破坏的红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也无法有效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5]。

结语:

单剂量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可放心应用。

参考文献:

[1]谭春兰.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24):286-287.

[2]黄美珍.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48-49.

[3]季立洪,蔡婷.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优化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s01):216-217.

[4]薛碧萍.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28-29.

[5]李金凤,李东辉,李石志,等.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