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58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推拿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58例

邓明辉(武警江西省总队宜春市支队卫生队江西宜春33

【关键词】胫骨疲劳性骨膜炎(Tibialperiostitisfatigue)推拿(Massage)治疗(Treatment)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是一种是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国外又称Shinsplint,具体表现为训练后单侧或双侧小腿中段前内侧疼痛、肿胀,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我部对58例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和西药治疗对比研究,资料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患者共计58人,年龄17~22岁,男性,平均19.8岁。

诊断标准训练后单侧或双侧小腿中段前内侧疼痛、肿胀,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触诊局部皮温增高,有梭形隆起,质硬,有压痛。早期大部分X线片示骨质、骨膜无异常;少数人X线片示骨质无异常,骨膜增厚。晚期可见梭形骨膜增生影、变厚,骨质者无异常,严重者可引起疲劳性骨折。

对照分组58名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患者29人,X线片均示骨质、骨膜无明显改变。

治疗对比对照组29人,给予酌情减轻训练强度或休息,伤后24h内口服消炎止痛药、冷敷治疗,24h后局部涂擦松节油、口服舒筋活血药;症状明显时制动患肢,改善局部血运,3周后症状消失者26人(89.66%),6周后症状消失者2人(6.9%),10周后症状仍存在者1人(3.4%)总有效率为96.6%;治疗组29人,给予酌情减轻训练强度或休息,伤后24h内冷敷治疗,24h后采用正骨水配合推拿按摩的治疗方法。方法如下:每天1次,每次20分钟,患者取坐位姿势,由下至上、由轻至重两腿交替进行。先在胫骨前面与内侧面外用正骨水,以先轻后重的原则行小鱼际擦法,以感到发热为宜,再取承山、阳陵泉、足三里穴,采取先轻后重,先揉捏、点穴,再行指压法持续1分钟,以各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循环施法。3周后症状消失者26人(89.66%),6周后症状消失者3人(10.34%),总有效率100%。

2讨论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病因至今仍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小腿后室综合症。多数学者认为其为骨膜受牵拉的应力性反应。主要表现为骨膜的生发层细胞活跃化骨,个别有骨膜下出血[1]。

2.1解剖和生理特点:胫骨中段骨干的断面由方形、三角形的移行部位构成,负重时承受的应力较大,易受损伤;胫骨前内侧无肌肉,仅有与骨膜紧密相连的深筋膜覆盖。胫骨的血液供应也有很大差异,如胫骨上1/3骨膜支血管可达28支之多,而中段最多15支,因此,骨膜的营养状态与发生损伤有一定关系。[2]

2.2致伤因素

2.2.1力学因素体能训练时胫骨中段负荷增大,易使小腿肌肉过度疲劳,胫骨失去肌肉保护,外力直接作用于胫骨即可造成骨膜损伤,引起应力性骨膜反应,甚至疲劳性骨折。

2.2.2身体因素绝大部分患者训练前为在校学生,较少参加运动,机体耐受性和协调性较差。如未掌握动作要领,跑步或跳跃落地时膝关节和踝关节缓冲力不协调或力度不够,导致小腿负荷增加,易引起胫骨损伤。

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对体能训练中引起的身体不适不能正确认识,每次到体能训练时,产生恐惧情绪,被动参与,从加重机体不适感,形成恶性循环。

2.2.3环境因素患者训练时间都在寒冬季节,受冷环境影响,应变能力差,血管弹性偏弱,加上水泥马路和煤渣地面坚硬,凹凸不平,对人体下肢的反作用力较大,易导致胫骨与软组织损伤。

2.2.4不良习惯有部分患者习惯前脚掌着地跑,使小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大量乳酸不能及时排走,引起局部损伤,肌肉对胫骨保护作用减弱,易致胫骨骨膜损伤。

2.2.5其他1、带病训练:部分患者求成绩心切,常偷偷带病坚持训练,使骨损伤大于骨修复,以至加重骨膜损伤。2、过度疲劳:室外训练时间不足,短时间内为达到体能标准,训练负荷较大。

3治疗心得

对比两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第一组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容易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产生对胃肠道刺激和增加肝肾负荷;第二组为中医推拿治疗方法,从临床资料来看结果优于第一组治疗方案,按摩推拿除用于治疗外,尚可用于对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预防,方法简单无毒副作用,且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不占用训练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家驷.胫骨疲劳性骨膜炎.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

[2]郝军.军训越野跑和400m障碍致胫骨骨膜炎36例.人民军医,20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