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造影对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讨超声造影对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王敏王瑶易瑗刘红

(四川绵阳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48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病理活检。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超声造影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颈部浅表恶性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超声,序列试验可以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

关键词:超声造影;恶性;肿大淋巴结;浅表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valueof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CEUS)inthediagnosisofsuperficialmalignantlymphnodesoftheneck.Methods:thedataof48patientswithenlargednecklymphnodesinourhospitalfromJune2014toDecember-2016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llpatientsunderwentconventionalultrasound,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andpathologicalbiopsy.Results:thediagnosticaccuracyofCEUSwashigherthanthatofconventionalultrasound,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49).Thediagnosticaccuracyrateofultrasoundcontrastgroupwashigherthanthatofroutineultrasound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49).Conclusion:conventionalultrasoundcombinedwith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issuperiortoconventionalultrasoundinthediagnosisofsuperficialcervicallymphnodeenlargement,andsequencetestcanimprovethespecificityofdiagnostictests.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改变,肿瘤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取代外伤和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死因。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瘤、鼻咽癌、甲状腺癌和食道癌也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采用无创或微创方式对颈部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进行准确诊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CEUS对浅表淋巴结造影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并探索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提高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符合率的合理路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48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研究,男26例,女22例,分别因肺癌(2例)、食道癌(1例)、鼻咽癌(4例)、甲状腺癌(3例)、肺结核(11例)、颈部肿物(27例)而前来检查颈部淋巴结。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粗针穿刺病理活检。上述病例病理结果分别为淋巴结结核22例,细菌性淋巴结炎2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慢性淋巴结炎1例,反应性增生1例,恶性淋巴结21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27)和恶性组(n=2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长径和短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东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在CEUS检查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设备与方法

1.2.1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设备

采用SiemensS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9~14MHz线阵探头。患者平卧位,在颈肩部垫枕头,充分暴露淋巴结肿大部位,选取最大淋巴结为目标淋巴结进行观察。常规超声检查观察指标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包括是否有液化、钙化)、纵横比、淋巴门、淋巴结内血流分布情况。超声造影检查启用超声造影模式,选定淋巴结最佳扫查位置或最大切面,焦点置于淋巴结探测水平,将机械指数MI设为0.06~0.09。经肘正中静脉快速团注2.4mL造影剂微泡混悬液,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5mL快速冲管。造影剂注射后6s开始计时,录像存储大于3min。造影过程中为确保图像显示深度、焦点位置和MI恒定,要求患者平静呼吸、保持体位、避免移动和吞咽。

1.2.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采用ROC曲线进行诊断试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超声造影影像学比较

良性组Ⅰ型4例(14.8%),病灶内的所有区域较均一的弥漫增强;Ⅱ型20例(74.1%),病灶内呈不均匀增强区且分布不均;Ⅲ型3例(11.1%),病灶内未见明显造影剂灌注,与造影前基本相同。恶性组Ⅰ型2例(9.5%),Ⅲ型17例(81.0%),Ⅳ型2例(9.5%)。

2.2两组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诊断符合情况比较

超声造影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组[91.67%(44/48)vs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诊断恶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

3讨论

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是包括感染、肿瘤在内诸多疾病的伴随表现。颈部浅表淋巴结的性质对于疾病诊断、分期、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理想的检测方法应该包括以下特征:准确性高,可重复检测,定量/半定量,无创/微创。对于淋巴结多采用淋巴结大小、形状、回声、皮质的差异进行良恶性判断,但有很大的局限。

CEUS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身各脏器检查。对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进行CEUS检查,发现CEUS可以提高检出恶性淋巴结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提示CEUS能准确显示淋巴结内部的微血管灌注情况。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结疾病有不同的增强模式。良性淋巴结肿大由1支或2支淋巴门动脉供血,淋巴门微动脉呈分支状分布至皮质,静脉供血在副皮质区后微静脉处逐级汇合。因此,超声造影时在淋巴门开始加强。恶性淋巴结组织中包膜下窦和输入淋巴管先被入侵,随后髓窦与小梁旁窦遭到破坏,逐渐侵入淋巴结实质,导致淋巴结实质中形成团块,且大小不一。在超声造影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无灌注区与低灌注区。研究显示,良性淋巴结的空间结构无变化,血流规则分布。炎症时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其集中于淋巴门,易于产生放射状分支。恶性淋巴结影像学上表现为淋巴结内条状血流信号,粗细不均匀,多位于周边,走向紊乱。

本研究使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采用低机械指数下灰阶谐波显像技术,可发现各种疾病导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血流灌注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颈部浅表良恶性淋巴结肿大采取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其诊断效能优于单独行常规超声,为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两者结合运用,尤其是序列试验,可以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减少创伤性操作,更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平平.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9):184-185.

[2]贾莹,于晓玲,梁萍,等.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