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数学丁建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生动”数学丁建华

丁建华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教育局710089

摘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个性表现出来,思维活跃出来,手脚解放出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真正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动思维活跃爱上数学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发挥他们的天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怎样才能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带着课堂上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呢?

一、口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外化过程。要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表象用语言来理顺思路,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进而抽象概括,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实时通过学生的语言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要让学生开口,就得要有一个好的开课。

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把重点地方画上横线,看不懂的要标上问号。课始,提出问题,同学、老师研究、讨论。有些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就掌握了,有了成功的喜悦,异常兴奋,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中,在课前没弄懂的知识点,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边讨论边思考,学起来轻松、快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的设置,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精彩的争辩中,激荡着他们活跃的思维。课堂就应该是一个生生、师生对话、互相质疑和争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才会听到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才能体会学生成长拔节的美妙。

二、手动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旋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让学生在“撕”中总结公式。为了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探究精神,我提前做了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伊始,我把准备好的图形发给学生们,他们面面相觑:为什么今天老师发的图片不一样呢?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周长的定义,谁来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师: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图形,先来描出你的这个图形任意一个面的周长。

师:要想知道这个面的周长有多少厘米,应该知道什么?

生1:知道4条边的长。

生2:不用,知道邻边就可以了,其他两条边跟它们相等。

师:请大家试着算一算你拿到的图形的周长。

学生自己操作计算。

汇报结果时发现学生的脑洞大开:

生1:用长乘2加上宽乘2。

生2:用四条边加在一起。

生3:长加宽的和乘2。

为了让大家很好地体会长加宽的和乘2这种方法,我让大家把手中的长方形沿着对角线撕开,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也是为了以后知道长方形的周长让求长或者宽做准备。

……

虽然这节课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课堂回归到了原来的样子,但是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最主要的是在整个动手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动手”中慢慢感悟,“撕”也能学习数学。

三、脑动

数学课堂教学要依靠学生的学习活动作支撑,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动脑”肯定不行,但学生是否“动”起来,关键是要看学生的大脑是否在有效思考,而不只是单单考察学生的表面活动量,不能只凭学生的表面活动现象。教师要善于通过活动来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习思考,从而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内容,本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挺难的,因为要发现“形”中“数”的规律,借“形”解决“数”中的问题,需要孩子们有一定的逻辑推理以及归纳的能力。课始,我出示了两道练习:出示小猴从树上摘桃子的情景图,让孩子们从“形”中发现数学问题;再借助“形”,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简单。这样的目的,使孩子们初步体会“数”与“形”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其次,在学习例1时,我依次出示了大小不同的四个正方形:先观察,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非常的恰当,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让孩子们没有距离感,还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中的规律,再让学生思考用式子表示出规律,完成学习目标。这样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能动脑思考,才能让课堂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课堂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课上的细心引导,课下也要给学生适时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为学生创设条件,让他们真正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创造数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索、创新的摇篮。

孩子们一次次精彩的“唇枪舌剑”,一种种独特的想法,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只只如雨后春笋般冒起的小手……简直令我兴奋不已。他们富有个性的奇思异想、闪烁智慧火花的方法、激荡活跃思维的争辩和那坚持不懈的探究热情,见证着小朋友们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