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内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内容

王华

湛江市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广东湛江524094

摘要: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德育渗透工作,从而确保学生在文化课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学内容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新课改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部门加强了对于素质教育的推崇。基于此,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还需要确保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渗透德育的教学内容。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德育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希望由此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

基于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方法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实现了德育的渗透工作。但事实上,该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的问题。关于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下述两点。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故而忽视了对于德育内容的渗透,促使课程教学仅为单纯的知识传授,故而无法以数学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成长。另一方面,教师本末倒置,过分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往往会出现数学教学的所有环节中都附加了德育教育,故而导致数学教学效果的低下,并迫使学生产生厌学、逆反心理,阻碍了各项效益的取得。

二、中学数学渗透德育的原则

由于数学课程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在课程学习时的难度较大。为此,为了确保德育内容能够在该课程中得到有效的渗透,初中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教学。为此,笔者总结了中学数学渗透德育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适量原则。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在开展时,其每节课普遍存在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若教师过分地突出德育的内容,往往会本末倒置,导致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喧宾夺主,导致数学课程成为思政教育课,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负担,不利于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2.适时原则。所谓的适时原则,指的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状况,科学地把握知识内在体系,从而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德育的渗透作业,确保课堂教学的升华,促进画龙点睛作用的实现。但事实上,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科学地把握适时原则,故而导致教材知识遭到了肢解,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3.全面原则。事实上,德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爱国主义、道德素质等多方面。基于此,教师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全面原则的遵循,从而保障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并培养较高的道德情操。

三、德育内容在初中数学中的渗透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知识。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知识的诞生以及推广往往蕴含了数学家不断追求真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基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时,需要加强对于课程教材的了解,并以此为核心深入挖掘与德育有关的内容。

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勾股定理讲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以人文背景为辅助,可以向学生讲解我国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成就,诸如中国的《周牌算经》最早记录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定理,而《九章算术》一书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布直角三角形三边定量关系的古籍。

事实上,这一措施的采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在此过程中积淀一份中华情结。

2.巧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初中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时,可以加强对于数学活动等教学形式的巧妙运用。以七年级数学上《有趣的七巧板》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进行角度、图形等数学知识点的解读。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师需要开展相关的课堂活动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能够借助七巧板拼出漂亮的图案,并为学生派发七巧板进行操作。事实上,这一环节的开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3.借助数学知识开展人生观教育。初中数学课程在开展时不仅涉及到逻辑推理内容,还包含着较为丰富的哲理知识。基于此,在开展德育渗透作业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生人生观的教育,促进德育渗透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

诸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点的位置进行有效的划定,并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实现有序实数与平面点的对应。事实上,教师在进行该知识点的讲述时,可以以此开展德育教学。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坐标系比作社会,让学生明白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寻、明确自身的坐标位置,并借助后天的教育环境,实现对于自身目标的实现,端正人生态度,实现自身的成才。随后,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构建起自身的理想,促进德育、智育双重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

4.加强对于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在实现德育内容的渗透时,需要加强对于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从而由此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确保德育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诸如在开展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概率的初步认识》复习的教学时,教师除了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还可以设问学生中彩票的概率有多大,并依照双色球的固定玩法,进行中奖概率的计算:(1&pide;33)×(1&pide;32)×(1&pide;31)×(1&pide;30)×(1&pide;29)×(1&pide;28)×(1&pide;16)=1/12759183360,随后明确不劳而获的概率趋于渺茫。故而要想成功,就需要树立起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德育内容的渗透。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并就中学数学渗透德育的原则(适量原则、适时原则、全面原则)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德育内容在初中数学中的渗透措施(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巧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借助数学知识开展人生观教育)。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实现我国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德诚谈谈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内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S1),54-55。

[2]管维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6):156。

[3]蔡结稳吴少军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117-118。

[4]易永周润物细无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5,(7):168-169。

[5]朱美香李光龙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165。

[6]郑庆榜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另一种思考——基于青少年心理的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4,(15):5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