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守燕

(吉林省延吉市梨花小学校133000)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时代呼唤创新人才,人才必须具备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教学法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时代呼唤创新人才,人才必须具备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下面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浅谈一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将兴趣盎然的学生引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

小学生,是人类文明传播的纽带,对于他们来说,电脑上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同学们那对电脑盎然的兴趣,不惫的精力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他们将拭目以待,作为一名当代的教师,要让学生深深明白: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站在时代的前沿,与今天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使自己走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当同学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更增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和责任感,不再停留在好玩的心理上,从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二、充分利用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能力。

积极思维,始于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只能起指导、启发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应该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我通常只安排15分钟左右的理论和演示,便提出练习要求,然后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去完成练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注意力十分集中,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比如在绘画教学中,我设计一个这样的课题——《植树节之歌》,先出示图画,画出干枯的土地、砍剩的树桩、正要飞离的小鸟,说明:人们的乱砍乱伐,对环境造成了多么严重的破坏,使鸟儿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激发学生挽救家园,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通过“植树节之歌”这个主题的创作,来宣传植树造林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学生创作的画并不是千篇一律,他们结合过去所学习过的知识描绘着美好的未来,有画树林的,有画小动物的,有画孩子们辛勤植树的,有画房子的……,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啊!

三、分层指导,发展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

不同的家庭环境使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计算机水平,我们不能一视同仁。否则同样的操作内容会让一部分学生学会,另一部分学生学不会。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性采用了层次教学法,力求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是这样做的:先了解学生计算机水平,然后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不同,安排在不同的小组。选出比较好的、能力强的作为小组长,并给小组长一定的特权(检查指导其它同学的练习)。并告诉全班同学,谁能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同学就能竞争当小组长,享受特权。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是非常强的,把帮助本组同学共同进步看作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这样有利于促进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任务。

四、提供机会展示自我,尝试创新

计算机教学时,不一定全是老师做示范。每次新授前,我总是询问是否有人已经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如讲剪切、复制和翻转命令时,我就问:谁会画大风车,请到这儿为大家做示范好吗?果然有几名同学举手,我便请他(她)在教师机上给全班同学做示范,当他画好后,有的同学说:我比他的方法更简单。这时,我就毫不犹豫地让这位同学说出他的方法,或者再让他来做示范。这样通过网络,全班同学都可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再囿于老师设定的范围,打破常规,尝试创新。

五、角色平等,营造氛围,鼓励大胆创新

教师以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角色出现,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敏锐地发现所谓“差生”的闪光点,以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关怀奇才、怪才和狂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始终认为没有好坏学生之分,没有智力的差别,差别的是大脑的思维,动手的多少。练习时,我努力去营造一个平等宽容的教学氛围,完全解放学生,在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还可以自由离开坐位,碰到问题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还可以另辟蹊径,只要能达到老师的基本要求即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没有差距感,只有成功的喜悦和鼓舞以及创造的快乐。如打开一个文件夹,可以用鼠标双击文件夹,也可先选定文件夹再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打开”,这些我不作统一规定。又如有一位所谓的“坏”学生练习指法时,计算机有时会死机,通过自己的摸索,发现先同时按下“Ctrl”、“Alt”键,再按“DEL”键就可以重新启动了。以后谁需要帮助时,我就请这位学生去传授“死机”的解救办法。

六、提供想像空间,敢于创新

一次,我让同学们用刚学过的直线和曲线画一条公路,有的同学画笔直的公路,有的同学画蜿蜒的公路,有的同学还在公路两旁栽上了许多整齐的树,有的同学在公路两旁添上路灯,还有的在路面上画上错落有致的汽车,这样既巩固了他们对绘画工具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感和对美术构思及创造想像的能力,这样,他们不再为不会做或做不好而担心,从而消除拘谨心理,去掉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敢于质疑,敢于冒险,久而久之养成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造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在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的作业,有时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圣诞节、教师节、春节制作一些贺卡等,让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到巩固。

总之,动手是创新的前提,不动手,怕动手是难以创新的,我们只有多抽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动,自己去想,大胆的尝试,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得到发展,个性特长、创造性才能获得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