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转化医学研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缺血性脑卒中的转化医学研究策略

宋殿华

宋殿华

(松原市乾安县中医医院吉林松原131400)

【摘要】转化医学是现今医学研究热门范围,通过临床医疗成果的使用产出做为导向,有利于冲破基础科研和临床实践间的阻碍,补救实验室研究与药物开发间的障碍。本文讨论了脑卒中转化医学的发展走向与面临的机遇,并且指出了改善转化医学研究策略,加速推进缺血性脑卒中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转化医学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009-02

缺血性脑卒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等特点,是现今造成人类死亡的关键疾病,存活者中50%至70%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并且给生活质量带来问题,需要发展有用的防治诊疗方法来改善现状。通过转化医学做为突破口,逐步提高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创建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间的有用桥梁,变成了现在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卒中转化医学的发展

卒中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主要疾病,也作为转化医学研究的主要着力点。2012-2014年每届国际卒中大会都会不断表明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性,指出要增强基础、临床与转化医学间的合作,创建的转化医学研究方式需有效可行等,对转化医学研究中开展卒中拥有指导意义。对于急性卒中医学的研究卒中研究院和美国国立神经病学建立了特别计划,意图发展新的诊疗方法,在完善卒中预后,现今已创立卒中研究中心8个,对卒中的转化研究供应了重要的支持。

因为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和休息时间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卒中发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虽然科研院所与企业投入许多资金对卒中药物与器械进行研发,但是效果不明显。现今医学研究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成功的转化为临床使用。自从2009年起,“卒中转化医学论坛”的开辟有利于国内的学者与专家对卒中转化医学的研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研讨,对卒中转化医学的进展给予了关键的信息沟通平台[1]。

2.缺血性脑卒中转化医学研究思路

虽然有关脑的显微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信息很多,但事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在神经血管中,对于每种细胞和不一样的化学物质而言血流量变化的机制、细胞和物质、细胞和细胞间的互相作用没有得到解答。对转化医学角度而言,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新认识的有关疾病病理和治疗机制,从而使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水准提高,这是研究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关键方略。对于如何改变卒中转化医学进展的问题,下面四个探索思路有利于深入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1)了解卒中治疗靶点的双相性;(2)进一步了解神经血管单元作用;(3)使控制动物模型的质量增强;(4)通过“人类模型”创建实验结果与临床疾病之间的关系[2]。

3.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的转化医学研究

3.1脑缺血神经保护药物

神经细胞的死亡是因为缺血性脑损伤出现后可使线粒体途径、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以及钙超载等反应介导。通过阻碍损伤反应的不同过程使脑缺血神经药物发挥作用,药物品种多,包含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神经营养和生长因子、钙通道拮抗剂、炎性反应抑制剂和自由基清除剂等。

许多神经保护药物的临床试验疗效与基础科研效果相差很大,因为跟动物模型,模仿疾病病理生理的情况,给药方法、时间、计量、药物靶点的安排和预后评估等众多原因有关联。因为受到溶栓时间窗的控制让研究者全身心的研发神经保护药,但是在面临基础实验效果和临床应用间逐渐变大的距离的时候,对转化医学研究想法实施全面贯彻、研究使脑缺血药物转化医学速度加快的方法是势在必行的[3]。

3.2干细胞治疗

在目前卒中治疗研究中细胞替代疗法是热点。干神经干细胞、内皮祖细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脑细胞、诱导型多能干细胞、畸胎瘤细胞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等干细胞通常用于研究治疗脑卒中。在深入了解治疗干细胞机制的时候,其细胞注入数量、治疗时间窗和途径也会受到研究者的注重。给予药物通过静脉注射途径可以减少了侵入性,但使会造成干细胞汇聚在肺部从而不能到达靶标位置;动脉注射会造成微血管的闭塞;脑内定向注射会造成出血、病菌感染以及致痫等问题。通过磁共振对干细胞使用纳米造影剂能够对移植细胞实施几周内的活体示踪,这在未来移植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应用中有很大的前景[4]。

3.3基因治疗

脑缺血情况会引导神经突起导向因子1(netrin-1,N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不同基因表达。通过对靶标位置注入外源性基因可直接或者间接对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改变也是指基因治疗,有效促进脑修复。相关实验研究表明,神经突起导向因子1(AAV-NT-1)基因疗法属于腺相关病毒,对脑缺血小鼠血管再生与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近几年来Micro-RNA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重点,小RNA变成重要的一款内源性非编码,同样也是目前发现的重要的内源性非编码,并且在缺血性脑损伤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基因组研究的逐渐深入,很多基因的作用机制与生物学功能会被解读,这对脑卒中病理机制阐明意义重大。基因干预疗法是具有前景的新策略,让缺血性脑卒中在治疗方面拥有新的思路。

4.结语

转化医学是当今较为热门科研领域,转化医学是完善脑卒中研究进展的必选之路,有利于神经病学科的进展并且具有重大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神经内科医生需要注重思考,擅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和基础科研工作者沟通探讨,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也要将宏观临床问题和微观调控机制联合在一起,不断提高两者的交流与联系。坚信在缺血性脑卒中不断得到完善的转化医学研究方式,一定会让我国神经病学的进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我国神经病学会在以后国际竞争中取得新机遇。

参考文献

[1]高婉霞,方志红.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1):87-89.

[2]熊光,张润,柳华.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01):128-129,132.

[3]谢彩凤.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愤怒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02):271-274.

[4]曹昌权,刘维洲.125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04):2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