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无缝隙生活护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住院患者无缝隙生活护理的应用

张艳

张艳(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神经内科2710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085-02

【摘要】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寻找生活护理工作中的缝隙,正确评估患者的生活护理需求,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法,以提高生活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及家属对生活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住院患者无缝隙护理生活护理

无缝隙概念系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湖地医疗中心1989年推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1]生活护理是指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护理方式,包括满足患者衣食住行的需要,维持二便通畅,保持皮肤、口腔、生殖器等身体各部位的清洁卫生等。生活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石,是护理质量监控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我科工作量大,患者较多,尤其是危重患者比较多的现状,为避免生活护理不到位现象的发生,我科借鉴无缝隙管理方法试行于生活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1387人,其中多发性脑梗塞784人,病毒性脑炎70人,脑出血102人,脑梗塞后遗症161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4人,进行性脊肌萎缩症5人,一氧化碳中毒7人,偏头痛17人,亚急性联合变性10人,多系统萎缩2人,吉兰-巴利综合症9人,症状性癫痫20人,耳鸣7人,面神经麻痹112人,周围神经病4人,平均住院天数23.7天。

2、实施方法

2.1试行弹性排班护士长以患者人数和科室实际工作量为依据,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以病人需要的时间为护士的工作时间。针对我科管饲、卧床患者较多的状况,护士长在早晚班的基础上新增了6-13点和16-22点两个班次,其职责是留置胃管患者的饮食护理、给予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喂饭,协助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进食、洗漱等,卧床患者的皮肤护理、会阴护理、口腔护理,以及为患者订餐、打开水、加热饭菜等。同时护士长还找出生活护理中存在的缝隙如中午班护理工作较忙安全隐患大,因此将中午班人员调整至3-4人,以保障患者饮食、皮肤、康复护理无缝隙,避免出现家属或患者找不到护士现象的发生。

2.2试行责任小组包干制即以护理小组的形式承包病房,同时对所承包病人实施整体的连续的护理服务。我科根据病床数及工作量分为3个责任小组,每个责任小组由2-3人组成,包括经验丰富高年资的护师、中年资的护师和低年资的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保证责任小组白天有一人在岗。护士长协调各责任小组并负责全面工作。每个责任小组内部职责明确,分为甲班、乙班和8-16点白班,甲班为责任小组的组长,统筹整个小组的生活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自理程度,制定生活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在乙班和8-16点白班的协助下开展护理工作。乙班是生活护理的直接执行者。我科在为新入院患者介绍科室环境、责任医生、责任护士、探视制度等的同时,为其修剪指甲、刮胡须、更换干净合体的休养服等。让生活护理工作从患者一入院就达到无缝隙化管理。乙班、8-16点白班的护理质量由甲班评价,甲班注重生活护理的细节,自查生活护理的缝隙。护士长每日对各责任小组的生活护理进行检查评价,将每日检查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为次日工作改进的重点,以此制定科室护理的改进措施,使存在的生活护理问题不断得到纠正,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努力提高生活护理的质量,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

2.3让家属成为生活护理的参与者针对我科患者言语、吞咽、活动障碍,卧床时间长,危重患者较多的现状,对于特级、一级护理患者、部分二级护理患者(视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军队师以上干部原则上保留一名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其家属成为生活护理的参与者。家属作为患者的陪人,与患者相处时间长,对患者的性格、习惯等有很深的了解,其情绪变化、言语行动对患者有一定的影响,住院期间有亲人在身旁无形中给患者一种温暖和安慰。[2]由于我科疾病发病突然、疗程长、易复发,导致部分患者多次住院治疗,造成了其抑郁、烦躁、自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士不应该忽略患者的感受和要求,让家属参与生活护理,使其成为参与者,而非执行者。在护士为患者解决疾病和生活中大部分困难的情况下,家属的照顾仍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措施。[3]因此,让家属参与生活护理,其一,为护士对患者生活习惯及脾气的了解提供有效途径,一方面缩短护患沟通的时间,另一方面家属可在护士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饮食、清洁等方面的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者舒适和康复,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居家照料。我科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通过住院期间护士对其家属的指导,出院后可以在家属协助下通过自我饮食锻炼其患肢功能。其二,患者家属可以减少焦虑和担心,患者亦可因亲人陪伴减少抑郁等负性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康复。[4]其三,家属的加入使他们对护理工作和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我科长期卧床患者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是常见现象之一,在用药无效的情况下,用手指抠除干硬的大便块,是我科护理人员会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每当此时患者及家属都会对护士肃然起敬,对护士增加了信任度,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结论

无缝隙生活护理是一种“一站到底”的生活护理服务,是在生活护理工作中不断寻找漏洞,并改进护理工作的护理方法,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护理贴近患者、临床、社会。使护患之间的信任增多了,患者表扬护士的人数增多了,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由96.7%上升到99.8%,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实施无缝隙生活护理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永菊.1768例住院病人无缝隙护理效果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部学院学报,2004,23(12):314.

[2]关桂花,高慧贤.对住院患者需求陪护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医学,2005,26(7):707-708.

[3]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71.

[4]何金爱,陈贤梓.住院患者陪护的原因调查与心理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01,24(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