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复济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贝复济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疗效研究

李建军赵彩霞

李建军赵彩霞(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医院外科内蒙古包头014000)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235-02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换药进行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慢性皮肤溃疡治愈率为92.56%。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慢性皮肤溃疡

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生常见于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危重患者。一旦发生较难治愈,如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影响康复,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2006年1月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1月共收治慢性皮肤溃疡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46~68岁。其中静脉曲张小腿溃疡5例,病程1~4年;褥疮5例,病程2月~1年;糖尿病足部溃疡3例,病程1~4月;其它类型的体表溃疡6例,病程1~12月。溃疡面最大12cm×5cm,最小3cm×1.5cm。

2治疗方法

先将3%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擦洗溃疡表面,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将无菌纱布擦干伤口水分,将贝复济均匀涂在溃疡创面上,每日1次。连续4周为1个疗程进行观察。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根据溃疡表面色泽,创面渗液量,新生肉芽组织,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

3.2疗效评定标准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1)痊愈:创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2)显效:创面缩小75%,临床症状消失。(3)好转:创面缩小25%,临床症状改善。(4)无效:创面缩小不足25%,临床症状无改善。

4结果

19例患者中有11例完全愈合,5例显效,好转3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效率达到了100%。

5讨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肽类物质,通过其促有丝分裂效应和非促分裂激素样活性,对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营养及促增殖作用[1]。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化学趋化剂作用,可促使这两种细胞有丝分裂,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增加局部遭受细菌破坏的纤维连接蛋白的形成,使成纤维细胞移行的构架得以重建[2]。

慢性皮肤溃疡病因复杂,在治疗中应首先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控制糖尿病,避免局部压迫,改善血液循环,控制感染等。换药期间应注意观察伤口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疹及继发感染现象[3]。部分病人虽经上述多种治疗,溃疡仍迁延不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起源于中胚层、神经外胚层的组织和细胞具有显著促分裂作用,能诱导毛细血管胚芽形成,促进上皮及肉芽组织生长。有作者报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使一些常规疗法难以治愈的创面,如糖尿病溃疡、褥疮等愈合[4]。我们用其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满意,短期内未发现明显副作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溃疡创面有促修复作用,其疗效受病因与治疗前创面大小的影响。慢性溃疡创面愈合能力极差,溃疡边缘不规则,周围组织较坚硬,有色素沉着,基底高低不平、深浅不等。愈合能力差与原发疾病,创面本身修复内环境的改变、内源性生长因子含量低下或因子受体活性下调等因素有关[5,6]。

参考文献

[1]Newell,E.L.,Chaudhry,S.I.,Black,M.M.(2008).AcuteBullousHemorrhagicPyodermagangrenosum:PitfallsofDiagnosticDelay.ACaseReport.JBJS90:174-177.

[2]Harries,M.J.,McMullen,E.,griffiths,C.E.M.(2006).Pyodermagangrenosummasqueradingasdermatitisartefacta..ArchDermatol142:1509-1510.

[3]greenberg,H.L.,Lopez,L.,Butler,D.F.(2006).Peristomalmetastaticadenocarcinomaoftherectum.ArchDermatol142:1372-1373.

[4]Chakrabarty,A.,Phillips,T.(2003).LegUlcersofUnusualCauses.INTJLOWEXTREMWOUNDS2:207-216.

[5]Rouphael,N.g.,Ayoub,N.M.,Tomb,R.R.,vanderWerf,T.S.,Stienstra,Y.,vandergraaf,W.T.,Weenig,R.H.,Davis,M.D.P.(2003).SkinUlcersMisdiagnosedasPyodermagangrenosum.NEJM348:1064-1066.

[6](2002).PyodermagangrenosumIsaDiagnosisofExclusion.JournalWatchDermatology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