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让写作美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生活让写作美起来

夏燕

温州市瓯海区任岩松中学夏燕

内容摘要:中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源于生活”。一切思想均来自生活,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培养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喜欢的生活中的人和事,尽情地体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观察积累个性

古人三朋五友,举杯邀月,对酒当歌,吟诗作对,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真是潇洒至极。而谈到现在的作文教学却令人头痛至极。很多学生无内容可写,写起来空洞、乏味,再就是胡编乱造,写出极其虚假的文章。难道说是我们现在的孩子变孤陋寡闻了,见识少了吗?这么说起来可不符合事实。

学生的习作脱离生活,无内容可写,无感情可表达,写出的文章自然现象单调,毫无情趣。中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认为“写作源于生活”,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提出“生活化写作”。因此,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是学生学会写作的关键。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农村,这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写作素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提高对生活的敏感,产生思考呢?这需要一个良性的过程,我认为教师做好分步骤引导是关键,在写作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学会观察。

学生写作无从下手,往往是缺乏观察,头脑中没有素材,身边的人、事视而不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作文必须先做生活的有心人,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古人的佳作不管是写月还是写山水田园的,无一不是取材于生活。鲁迅先生曾这样讲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我们在生活中,虽然时时处处在接触外界,但由于没有观察仔细没有认清它们,没有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内化为我们需要的写作素材,这样,到写作时就困难重重了。如写植物要鼓励他们在生活中接触植物,从茎、叶、花,果实的颜色、形状、味道、用途等方面进行观察,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恶。我在写作训练时,经常把花草、小动物、玩具等带到教室,学生交流观察所得,积累写作素材,交流表达情感,写出的事物才细腻、逼真,富有感染力。

二、积累语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一学就忘,积累的语言十分有限,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感情,在读中明意、感悟,在读中吸收,并把好词好句好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如一学生写猫的习作:猫的身上的颜色有黑和白两种,它总是“喵喵”地叫,喜欢吃老鼠。学生原本这样写,可见词汇不丰富,读后很平淡。给学生提供词汇后学生这样写到:我喜欢猫。它黑白相间的毛色,总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显得那么活泼可爱。它总是时短时长地发出“喵喵”的叫声给自己解闷,有时还还会“咕噜咕噜”叫,活像一只小老虎。她最喜欢跟老鼠们做对,只要听到老鼠的响声并穷追猛打,非把它逮到不可。文章显得生气勃勃。

三、训练思想,培养感情。

一切思想均来自生活。每个人都成长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每个人都生活的认知和感受都会不同,由此而创作的作文就是每个学生个人独创的与众不同。如同是写溪水的文章,有学生写“小溪像一只快乐的小鹿,欢快地向前奔跑”,也有学生这样写到“小溪总是静静地,有心事似的,慢慢地流淌”。可见同一事物对与不同的个体来说引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对生活中观察得来的事物要认真思考,归纳演绎,培养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情。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产生正义感,养成同情心,都可以使生活更充实,思想更丰富,学会表露在文章当中。

四、提倡个性。

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喜欢的生活中的人和事,突出内容的个性化。鼓励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在作文中表述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抒发各种感受,在感悟和体验中阐释自己对生命,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尽情地体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

将写作带到生活中来,这样的谈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把生活与人合二为一,逐渐学会深入生活,不断地学习、感悟、品味,不同角度地对比、模仿,让学生对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景观、文化风俗,甚至一草一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使学生的文学书写品位得到提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不同层次的人文精神的提升。使写作成为生活的表达,情感的寄托,快乐的需要。

参考文献:《福建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