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陈本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陈本军

陈本军

江苏智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00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建筑自身的美观性,而且还会对建筑的质量带来影响。而抗震设计又是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所在,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强化抗震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广大结构设计人员的共识。基于这一背景,从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要点入手,对建筑结构设计如何运用抗震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抗震技术

引言

在建筑工程运行中,地震带来的危害极大,对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降低地震对建筑该工程的破坏,设计人员应重视抗震设计,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1]。笔者认为,在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把握设计要点,确定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使用性。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不仅对其整体的美观度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还能对建筑物的安全度进行加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中,大多数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因此建筑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带,合理的利用建筑工程的空间构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提高居民的安全系数,降低灾害破坏程度。另外,虽然我国地震发生频率较低,但是多数的地震的可预测性较小,因此在建造房屋时就应该考虑到对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的设计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2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建筑结构构件应具备以下功能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保障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与稳定性。并且,在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应严格遵守以下原则:强剪弱弯,强节点弱、强柱弱梁[4]。在工程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建筑中可能存在的薄弱部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如:增加厚度、配筋等,提高薄弱环节的强度,提高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2.2合理设置建筑结构构件间的关系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构件的强弱关系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性,设计人员必须合理处理不同构件间的关系,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性,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在建筑构件设计中,合计人员应保障,在统一楼层中,若主要耗能的构件屈服,其他抗震侧构件仍然具备较高弹性,以此保障工程屈服维持较长时间,为人们逃生提供安全保障。总之,在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科学对待建筑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若构件不科学或整体性欠佳,应及时改正,提高建筑工程抗震性能。

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

3.1严格规范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

首先要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在建筑施工之前,对于建筑设计超高或者高宽比不符合标准的应予严格的把控,对于高度接近限高或者高宽比接近不合标准,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应该在其底部增加一层竖向构件,一般情况下采用的竖向构件采用混凝土柱或者混凝土墙等。其次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计算时候,采用的计算方法应该使用经过主管部门认定的符合建筑力学模型的方法,对于计算结果,应该满足建筑物的实际要求和基本规定。

3.2谨慎选择建筑物抗震结构

谨慎的选择建筑物的抗震结构也是提高建筑物有效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选择强度和刚度都较高的建筑主体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物结构变形的概率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同时建筑设计人员也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结构中的重点部位和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要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防止安全问题出现。

3.3建筑物的抗震墙设计

在建筑物结构中,墙体作为重要的承重结构,需要做好墙体设计工作。在具体进行墙体设计时,需要针对建筑物的刚度来确定需要设置墙体的数量,同时还要考虑到承重墙问题,合理对墙体的横面和纵面进行设计,进一步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同时设计人员要还要对墙体厚度对建筑物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重视,通过合理设计,确保建筑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当建筑物位于地震频发地带时,则在实际设计时需要通过适当增加墙体的厚度来提高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墙体设计作为其核心内容,通过合理对墙体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且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减少地震发生时对人员带来的伤害。

3.4科学布局减少地震能量

为了减少地震的所带来的破坏,可以通过尽可能减少地震的能量的方式。降低地震能量的重要途径是运用以位移为基点的结构设计和定量分析。为了满足地震造成的结构变形要求,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以达到降低建筑物的位移延性比的目的。当然,减少地震的能量也可以通过选择在地震不活跃和地质硬度大的地方建造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结构,不仅受到地震运动的影响,会产生相应的鼓风或其他作用力在地震发生的同一时间,所以应注意训练控制每一个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不良影响,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

3.5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中,建筑场地的好坏是能否达到预期抗震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的建筑场地能减轻后期建设中的一些不利影响:较为平坦的地方应该是场地选择的第一目标,地震发生时对周边建筑结构造成损失的程度被大大缩小,为施工工艺的施展创造了准备条件;选择好的建筑场地要满足建筑抗震设计的地段要求,包括视野开阔、地区发展较为疏松等。这对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建筑结构的施工操作十分依赖视野开阔的场地;依据对当地区域的密度、硬实程度的数据监测,充分了解当地土质状况,并采取合理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地震时建筑物地基开裂的现象;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对当前建筑区域的地震记录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在地震断裂带范围内进行建筑物作业。另外,做好软土处理工作是在软土地基进行建筑物施工时必须采取的措施,合理运用降低建筑物塌陷的手段,包括置换或硬化等。

3.6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在地震灾害出现的时候,要是多了一道抗震的防线,也就给人们的逃生提供了多一分的希望,而且会为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提供保障。在抗震设计中,采用多重防线的设置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选择具备优秀延展性能的原材料对其中一道抗震防线进行设置,再选择其它的一些适合用做抗震设计的各种材料和部件设置更多的防线。对多重防线进行设置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对地震所带来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降低地震形成的破坏,减少损失。

结语

总之,地震会产生很强的破坏作用,由于现如今对于预测地震的不确定性,所以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做好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工作。总而言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保证建筑物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工作,同时这也是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耀洲.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425.

[2]刘志辉.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513.

[3]汤倩.建筑结构设计研究中的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