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八廓理论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中医眼科八廓理论浅析

白嵘

白嵘

大庆眼科医院黑龙江省大庆市163316

摘要:本文通过对眼科八廓学说的内容进行论述,对不同学术观点进行阐释归纳,发掘八廓理论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文献中关于八廓理论的论述,从历史考证、医家观点、现代研究等方面对八廓学说进行研究。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学独特理论之一,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具有相关性,历代医家各阐其意,具有不同的学术特色,主要分为白睛、眼周八廓两类,将八廓学说与现代科学理论结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八廓学说作为眼科学的理论之一,应当深入发掘,继承发扬。

关键词:中医眼科;八廓理论;历史源流;医家观点;发展方向

引言

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学的传统理论之一。目前学界对八廓学说的历史渊源、内容意义和临床运用都缺乏充足的认识,且过多解读也导致其缺乏统一性,而这一弊端也在临床应用上有所表现,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不同学术观点进行阐释归纳,报告如下。

1历史沿革

隋唐年间《龙树眼论》首次将“八卦”应用到眼科,即“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其五轮者应五行,八廓者象八卦”,提出八廓八卦相应说并著有歌诀。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故方论有五轮八廓、内外障等,各各不同,尤当分其所因,及脏腑阴阳,不可混滥。”将五轮、八廓、内外障辨证作为眼科辨证的三大基本理论。南宋《葆光道人龙木论》首次介绍了八廓的名称和脏腑分属,但未明确眼部配位,对其主病又言之过简,且含混重复。金元时代,多数医家辨证详于五轮,不述八廓。唯元代危亦林重将八廓学说提出,并赋新义,危亦林不但将八廓落实到脏腑,且做图为每一廓配属了眼位,对每廓的主病、症状、病因作了描述,充实了八廓内容。在八廓学说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析名八廓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载八廓,历代中医眼科将外眼划分为八个部位(方位),名为八廓,廓,意为城廓御卫之意。一般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或代表的八卦来命名。亦有用其相应脏腑功能而命名的。“八廓”一名,分而论之,一在“八”之数,一在“廓”之意。数“八”,有以自然界八种物质命名之说;有四正四隅八方之说,系根据八廓分布的方位,有八卦相合说,系医易结合的一种延伸,后者多不被学术界认可;“廓”,《银海指南》曰:“廓取恢廓之意,廓其输将精液之道路,犹之径涂九轨以通往来也。”《证治准绳》说:“廓如城廓,然各有行路往来,而匡廓卫御之意也。”历代多宗“廓,类城廓之意”。八廓之名,是历代医家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学术观点确立的,其中多掺杂医家个人观点,形成了八廓学说丰富的特色理论,也导致其定位难明、分类不清的弊端。八廓系将眼部分八区,廓是根据脏腑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产物,是眼部八区与脏腑、经络联系的规律,只有抓住这一基本特点,对其中的哲学观点及唯心论进行一定的删减,才能正确的应用八廓理论。

3研究进展

当代中医名家对八廓学说也有不同的认识,认为八廓学说内容医家各执己见,分属配位、病因之矛盾诸多,理论和实际应用差距更大,其临床应用价值不大。对眼科八廓学说做了细致论述,提出八廓学说是以轮上血络变化来说明脏腑经络变化,并将八廓理论用于临床以八廓学说为常用辨证方法之一,认为居于八廓的经脉,在一般情况下是隐伏不显的,只有当相应脏腑的病变反映到廓上时,其经络才显露征象。八廓上的血丝,是目病分经辨证的重要依据。血丝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正居廓位;二是从白睛边际伸向风轮;三是特别粗大或显著的一缕。目病见此血丝提示相应的脏腑经络发生了病变。陈达夫对八廓理论的论述也对后世巴蜀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其中医特色之一。遵循八廓学说的八方配位论,以后天八卦划分眼区,并以五行在八廓的配属,将八区分归脏腑,彭氏八廓的特点在于舍去了命门分属,保留五脏之络,并把三焦分成三个部分,以类相从,划分八区,纳入共13个相关脏腑。其根据观察眼周络脉的变化以诊断全身疾病,并对疾病定位、定性,通过刺激眼部穴位来发挥治疗作用,创立了独特的眼针疗法。齐鲁医派提出的“非典型性疾病学说”也常应用八廓学说,在临床表现不明时,通过对眼部望诊诊断疾病,见微知著,因眼部血运丰富,能充分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而这些眼部病理变化多先于诸症表现出来。当代医家对于八廓学说的临床,主要在于用与不用和如何用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从而使八廓学说成为一种特色理论,并为五轮学说补充了辨证方法。八廓学说的发展要始终结合现代医学发展及科学研究,将八廓学说与全息医学结合也是其发展的一个方向,针对中医眼科全息观的认识提出八廓学说是生物全息律在中医眼科的运用形式之一,八个不同方位即生物全息胚的不同位点,对应不同脏腑。望白睛赤络是中医望眼诊病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一理论是对八廓学说的承袭和科学解释。白睛赤络即球结膜上或其下与巩膜之间的肉眼清楚可见的微血管。观察细小络脉的改变,来诊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按“八廓理论”将眼分为八个部位,其中在球结膜的外下方乾卦部位出现充血曲张的血骨称为“球结膜痔征”,对2000例患者检查定位符合率达78%。在现代解剖学基础上,对八廓理论进行新的诠释。

结语

八廓学说作为中医学经典理论之一,在中医眼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眼科三大基本辨证理论之一,也是符合科学依据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之一,眼睛独特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其对于全身系统变化反映的窗口特点,而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也导致了其准确性研究的困难,但作为传承已久的经典理论,其价值应值得肯定,而其临床作用也应当继续发掘研究,八廓学说中的八区扩大化,辨证范围准确化及八廓学说结合现代解剖学理论是对于八廓研究的重点方向。而八廓作为对常规中医望诊的补充,为辨证论治提供更直观的证据,也是中医诊断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肖家翔.《世医得效方》眼科学术成就举要[J].黑龙江中医药,1991(3):50-51.

[2]和中浚,王明杰.试论《银海精微》的学术成就[J].中医药学报,1988(2):17-19.

[3]和中浚.带您走进《审视瑶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

[4]柯志文,张仲良.《审视瑶函》辨证方法浅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