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任云华

任云华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质量改进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门诊科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实施改进措施前后各抽选200例门诊患者进行分析,对比护理管理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前,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2.0%,投诉率为3.5%;实施后护理满意率为98.0%,投诉率为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改进

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就医理念,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门诊部门作为医院重要的服务部门之一,直接关系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要求医护人员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管理质量[1]。本文选取我院门诊科室进行分析,探讨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科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5名,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职称:护士9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2名;学历:中专5名、大专6名、本科及以上4名。门诊患者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其中实施改进措施前200例,男性118例(59.0%),女性82例(41.0%);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46.5±2.7)岁。实施改进措施后200例,男性105例(52.5%),女性95例(47.5%);年龄处于18—77岁阶段内,平均(48.0±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分析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经护士长和院内专家审阅后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后将其落实到实处。分别在实施改进措施前后抽选我院门诊患者200例进行分析,对比护理管理质量的变化。具体措施如下[2]:

1.2.1实施组长负责制度将门诊护士分为不同小组,包括导医组、内科组、外科组、办卡组、预约组和口腔组等,选择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责任组长,负责任务布置、信息传达等工作,护士长对改进措施的实施进行抽查和监督,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2.2加强技能培训考虑到目前门诊护理人员年资高低不一、临床经验和实际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各科专业知识掌握不足的特点,开展适合门诊服务的护理技能培训,是提高服务管理质量的基础。第一,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业务学习每月2次,每个季度进行1次考核,要求急救物品完好率、知识技能合格率达到100%;消毒隔离合格率达到95%;环境管理、健康教育、患者满意程度达到90%以上。第二,鼓励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文凭。第三,医院要创造外出短期培训和进修机会,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1.2.3增强服务意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服务的自动性,树立以“关爱生命,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秉承医院的传统:“人道、博爱、奉献”。通过制定奖惩措施、开展竞赛活动来提高积极性和参与度。另外,要掌握患者的服务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和优质服务医患沟通宣传栏,及时了解患者对门诊服务中的工作态度、行为举止、护理操作等方面的评价,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时改进并追踪成果,做到持续改进工作中问题,形成有落实、有评价,有总结的门诊服务质量检查管理模式。

1.3观察项目和指标[3]评估患者的服务满意程度,分析门诊发生投诉事件原因。从医患沟通、工作态度、健康教育、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

1.4统计学方法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文中服务满意率、投诉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数据可知,实施改进措施前,患者服务满意共计184例,占总例数的92.0%;投诉事件7例,占比3.5%。实施改进措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共计196例,占总例数的98.0%;投诉事件1例,占比0.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实施改进措施前后护理满意率、投诉率比较(n,%)

3讨论

持续进行门诊服务质量改进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重点在于环节控制、过程管理,在原来服务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制定更高的目标,从而实现质量提升。我国整体的护理服务工作现状是人员年轻、工作经验少、服务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足等原因,由此带来的不良事件、医患纠纷较多,不利于护理服务管理质量的提高,影响医院的长久发展。

文中门诊持续服务质量改进措施的制定,立足于我院和门诊工作的实际情况,首先通过责任组长负责制度组建不同的责任小组,通过技能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服务操作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则重在提升门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明确患者的服务需求,从而确保门诊服务的针对性,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后,患者对门诊服务的满意率提高到98.0%,投诉率降低至0.5%,和实施前的92.0%、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门诊服务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红香,明红萱,张辉,等.探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意义[J].大家健康,2013,07(7):123-124.

[2]倪利琴.患者满意度调查及门诊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139-140,144.

[3]钱小玫,徐雪珍.我院门诊护理质量监控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22(4):315-317.

[4]谢桂花.浅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4,06(18):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