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中前进、实践中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摸索中前进、实践中探索

杨爱胜

杨爱胜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J7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0-0174-01

摘要:为促进学生学思结合、认知互动,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深化对课程主题和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增强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而摸索中前进、实践中探索。

关键词:摸索中前进;实践中探索

2010—2011年度上学期开学伊始学校教务处组织了高年级研讨课、新生研讨课的教师培训,我有幸得以参加。仔细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介绍了上新生研讨课的宝贵经验和上高年级研讨课的一些建议,使我受益匪浅从而也初步了解了上高年级研讨课的深远意义以极其深刻的内涵。“高年级研讨课”相对于“新生研讨课”,是面向本科三、四年级,以“研究”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创新型、研究型课程。通过“高年级研讨课”,促进学生学思结合、认知互动,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化对课程主题和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增强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针对高年级研讨课的要求和目前舞蹈系的课程设置,经过几番筛选最后选择了《中外舞蹈赏析》这门课作为高年级研讨课,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是基于这么两个原因来决定的:1.舞蹈系其他主课如:芭蕾、古典、现代、民间都属于技巧性示范类教学,不具备研讨性。2.《中外舞蹈赏析》这门课是以讲解、欣赏、分析、解析舞蹈作品为教学目的的课程,具备高年级研讨课的条件,故而将其定为我所要教授的高年级研讨课。

目前我所教授的《中外舞蹈赏析》研讨课是一门集欣赏、思考、讨论、研究、探索为一体的学科,具有极强的鉴赏性、讨论性、综合性、艺术性、研究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有它自身研究的规律和学习系统,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独特的研究领域。本课程可以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研发讨论的能力。通过《中外舞蹈赏析》研讨课我想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舞蹈、分析舞蹈作品、并且在观赏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合理有见地的建议、探讨舞蹈艺术深层次的内涵,能具备独自编创作品的能力,在鉴赏意识和审美观上有质的飞跃。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上课方法和教课的步骤:第一节课我带领同学赏析张继刚早期经典舞蹈作品群舞《黄土黄》。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讲解群舞的创作方法及表现特点(讲解中利用多媒体将制作好的ppt舞蹈图片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清晰的向同学展示和讲授);第二阶段:带领大家欣赏作品,同时让大家看后各自发表自己观后感,然后对作品进行初级赏析;第三阶段:答难释疑,学生各自提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与观点,有不清楚或不理解的地方我分别进行解析。并且对学生问题进行启发引导性解答;第四阶段:按“起、承、转、合”或“a—b—a”即“序--高潮—结尾”的方式将作品按其主题内容及表现手段、音乐特征等分成几个段落。提示学生注意编导对灯光、舞美的运用及在作品中起到的作用;并且教给大家如何细致欣赏作品的方法再次分段进行赏析。这次赏析每个段落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和质疑大家进行剖析研讨(这个阶段我尽量倾听大家的观点,鼓励大家踊跃发言。研讨中提示学生杜绝人云亦云和随大流现象);第五阶段:课后作业:1.根据赏析的作品,写出一篇有建设性的文章(要求:300字—500字之间)要有自己的理论和见解(第二节回课)。2.根据欣赏作品的音乐尝试在不同的角度编创一段3分钟左右舞蹈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但尽量要有一定思想性和音乐感觉要吻合(三周后回课)。3.每节课都找一个同学做课堂记录,将本节课研讨的所有内容和问题进行记录和总结。(开始的时候由于同学的文化水平有限,课堂记录不详实不太会总结,经过指点教授目前有了很大进步。)

通过将近半学期高年级研讨课教授我感觉学生在语言组织方面;理论表述方面;舞蹈作品理解方面有了明显提高。研讨课的气氛和形式由开始的零零星星、窃窃不敢大声说话,即使有发言者也是表述主题不清、观点含混不知其所云,能有点独立见解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到目前的研讨课大家发言相对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真的有见解不俗的表现,甚至出现过一个问题能有几个观点。比如:在作品《秦俑魂》的赏析中,我故意找了两个版本让大家赏析:一是可以起到对比的作用,二是想通过对两个版本的赏析引起大家的讨论。这两个作品一个版本是独舞、一个版本是独舞带群舞,就这两种表现形式我让大家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喜欢独舞带群舞这一版本,他们认为作品在观赏性、队形、气势上比独舞更具可观性,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很有秦国将士统一六国时杀气腾腾那种战场氛围。那么另一方的同学则偏重喜欢独舞,理由是在作品的开始就能感觉和体验到《秦俑魂》的“魂字”:一尊秦俑塑像庄严地屹立于舞台的中后场,一束顶光由上而下射在俑的面庞上散发出一种无名的威严。突然,俑的手有了知觉,推开脸上的泥壳撕掉束缚在身上的盔甲,晃动魁梧的身躯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仿佛沉睡了千年的秦国武士灵魂出窍般穿越时光的隧道从舞台后区翻越着迸发出来,动作顿挫有致渗透着一股古朴的气质和凝重的历史感。本版本开章明义将秦俑之“魂”表现的淋漓尽致。双方各抒己见讨论的热烈非常。

在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中,我不说那个观点是正确的也不说那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艺术本身就不是绝对的,由于个人的喜好不同那么欣赏作品的角度就不一样。我只发表我的建议让同学自己去理解去辨别,我的观点是1.从专业的角度我更喜欢独舞,因为独舞不管从灯光舞美设计,还是开场的“灵魂出窍”,都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秦俑“魂”的存在。它的主题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无需过多猜测,表现内容形式上也更具艺术性;2.群舞的确在气势上更壮观更宏伟,然而唯独缺少“魂”这一主题,显然在专业艺术上要比独舞略逊一筹。阐述完观点我再次向同学重申:这是我的见解仅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要这样说那?我认为高年级研讨课应该营造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我不想把研讨课上成一言堂的感觉。大家敢于发言、勇于发言有不同想法和见解是我所要的研讨课效果。

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探索。由于没有上过高年级研讨课一切都是在尝试、试验中,上课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自己改进提高也需要教务部门配合的,第一:剧目的设置太多太紧密,由于当初写教案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欣赏力和承受能力剧目设置每两节赏析一个舞蹈,经过实践发现不太科学,两节课不足以把一个十分钟左右的作品分析透彻,研讨的时间也显得比较仓促,学生有消化不掉的现象,以后在这方面我会设计的更完善更合理一些。第二:舞蹈作品的赏析需要一些辅助资料比如:舞蹈类的书籍,舞蹈舞剧类的光碟这是必备的教材,但目前这些资料奇缺,光碟有一部分都是自己借得或网上下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书籍,这样就给上课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同时也影响上课的效果,希望以后能得到解决。

我试图在高年级研讨课上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我尝试在舞蹈教学中拓展一条崭新的道路,为此我也私下读过不少书籍,也请教过一些专家和同仁,他们给我不少合理化的建议在此向他表示感谢。对于《中外舞蹈赏析》这门高年级研讨课我认为对于搞舞蹈专业的同学来说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舞蹈、分析舞蹈作品、探讨舞蹈艺术深层次的内涵,在鉴赏意识和审美观上会有质的飞跃。能学会如何通过缜密思考想象创造良好的艺术形象,探究挖掘舞蹈深层次理论,开拓思维,这对于新时代舞蹈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由于对高年级研讨课本人缺少经验一切尽在摸索中,难免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万望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简介:杨爱胜白俄罗斯国立文化大学硕士黄河科技学院舞蹈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