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教语文的人文素质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浅谈职教语文的人文素质培养

白亚涛

白亚涛江苏省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214000

摘要本文对职教语文的人文素质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教语文人文素质培养

一、人文素质是现实和未来对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

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作为职业教育,其使命价值体现于培养未来的职业技能人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人的现代化,只有人的现代化才能建设社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核心功能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一项专长的现代劳动者。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技能”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有一技之长的现代劳动者,必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因为人文科学体系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叶朗《人文学科大有作为》)。因此,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重视和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务之急。

二、人文素质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从语文课的人文内涵来看。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的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诸如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历史的画卷和个人心灵历程,它从多方面表现了世界之美、人生之美、语言之美。这一切能够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感情上给人以熏陶,在审美上给人以愉悦,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所以语文课给学生精神世界的营养是多方面的,是深刻而细腻的。

2、从语文教学过程来看。读写听说的教学过程,是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地互相为用的过程。比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通过语言理解内容的能力。首先须从字——词——句——段——篇,步步推进,进而达到理解文章内容,思想大意的深度,这就是“循文求意”。再反过来,以文章的思想主题为依据,来领会、品味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道理及词章、方法方面的优劣得失,这又可以说是“因意语文”。无论是在“循文求意”,还是在“因意悟文”,文中的思想内容和人文感染总是与语言文字相伴而生的。如果只对文章的语言层面进行教学处理,而不及文章的思想和人文,很难说这种教学是成功的。再者,从写作教学来看,要让学生明白“以意为主”,“意在笔先”的道理,作文当然要练语言的表达,但更要指导观察、分析、立意、构思,还要懂得感情的酝酿。

3、从运用语言的态度和作风看。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着教师的态度与作风的影响,显示着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如不囿于成说,勇于创新的品质;实事求是,立诚为本的品质;谦恭自处,尊重他人的品质;取长补短,博采众长的品质等。语文运用中的态度与作风教育实际上是做人的教育,也是语言学科人文性的重要方面。

我们认识到语文学科特殊的人文特质,我们就应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它,实践它。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把自己博大的人文熏陶与具体的教学过程统一起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春风化雨,把自己的人文品质无私地传导给他的学生,使学生如沐春风,养成自己的人文精神。在这方面,语文名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活而感人的范例。如于漪独特的人格魅力,宁鸿彬温馨的“京味儿”,蔡澄清的“有容乃大”,张富的“挑战自我”等。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人文熏陶是语文教育观念的核心部分。与此相对的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质,它们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两种属性。人文性的缺失是由于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直接后果。这些人只是着眼于语文是学生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把语文训练等同于机械化的操作与练习。而语文学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被遗忘或被死板的人文知识所替代,失去了其应有的厚度与张力。比如标准化的语文应试就是如此。一时间,文学被放逐,精神家园被遗弃,学生犹如知识的奴仆,社会的奴仆。只能匍匐在应试的淫威之下,任何浪漫的幻想、理想的人格、人生的意义统统被遗忘。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人文熏陶在语文教学领域的核心作用。在人文教育的目的方面,必须将人文教育的目的从大量概念、事实、原理及技术的掌握中解放出来,促进对个体和社会日常生活实践的人文反思,唤醒青少年一代真正内在的人文需要,培养他们基本的人文素质,帮助和鼓励他们理解历史上的高尚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切实增强他们反对浪费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堕落的人文意识的批判力和抵抗力,他们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人性的美好和尊严。可见,有无人文熏陶的教育观念,是一个语文教师是否成功的思想因素。如全国知名的语文教育名师魏书生就认为“教师可以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理想社会的人生观,这是最符合学生切身利益的财富。”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思和在“语文教育是‘人’的培养”一文中指出:“我们对今天中学生的培养,应该是着重培养在未来社会中敢于有所担当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培养现代人应有的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一种能够与世界对话的能力的真正有用人才。”这同样是在强调语文教学中“人文熏陶”的重要意义。

当然,光有人文熏陶的教育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恰当的人文教育的方法。人文熏陶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出发。陈思和教授曾说过: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被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后果。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要坚决摒弃那种简单的“灌输”、“说教”、“训导”和“训练”。这是由人文知识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一种反思性、主观性和个体性的知识,人文知识所期待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掌握和应用,而是期望能够引起学习者真正的关注和反思。因此,有效的人文教学方法应是“讨论”、“对话”、“实践”和“反省”。只有通过这些方法,人文教学才能克服抽象的、过失的、空洞的和无力的弊端,人文知识才能从“无活力的知识”变成“有活力的知识”,才能从“专业的知识”变成“一般的知识”,才能从我们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我们人类脆弱心灵、生命和人性的“维他命”。

在职业教育中,虽然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中心,但如果缺乏了人文素质的职业教育也是不全面的。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程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容,作为语文教师要具有人文熏陶的教育理念,注意引导学生人文思想的形成与扩展,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真正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发展的职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