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与改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与改革分析

杨佳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PA上海200093

摘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信访制度也得到有效健全。我国信访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逐渐呈现出一些不适应性。本文将对我国信访制度运行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访制度;困境;对策研究

前言

信访制度在我国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可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所谓信访,更多研究人员将其理解为直诉制度,该制度吸收了我国数千年的经验与教训,逐渐形成当今的信访制度,对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笔者将分别从:信访制度相关概述、我国信访制度运行现状、促进我国信访制度有效运用的对策,三个部分来阐述,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臂之力。

1.信访制度相关概念

作为信访,实际上是指公民通过书信方式来向政府部门反映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由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就目前来看,对于信访制度,并未有一个固定解释。部分学者认为,信访制度属于我国基本政策制度之一,并占据重要作用。信访制度在实际运行中能发挥一定作用,如下:

1.1群众参与

信访制度的运行,能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属于一种政治参与。

1.2民主监督

另外,信访制度也能发挥监督作用。人民群众通过书信来向政府机关提出相关建议,具有民主监督作用。

1.3权利救济

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不仅仅是表达民意,更具有需要保障和维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实现救济的要求。

2.我国信访制度运行现状

通过相关研究,笔者发现,我国信访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相关问题,如:上访数量有增无减、涉及内容过于复杂、上访内容过于集中。上访中各类行为的出现。笔者作了如下归纳,加强群众对信访工作现状的了解。

2.1上访总量居高不下

有学者通过对信访制度历史演变的研究,认为目前我国,信访总量呈现出增涨趋势,且保持高速运行。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早在2005年便采取了相关措施,颁布了多项文件,但依然难以改善这一局面。

2.2信访内容复杂,涉及面广

信访事项涉及范围较广泛,不仅仅是群众生活,还涉及到经济政治等方面,这一特点导致信访内容过于复杂。有学者从信访主体广泛性展开分析,认为信访主体类型呈现多样化,有工人、农民,也有城市拆迁户或下岗人员等等,他们是构成信访工作的主要部分。

2.3上访内容呈现相对集中趋势

信访集中热点问题各种各样,如:房屋拆迁问题、三农问题、干部作风问题等等,人民群众上访内容过于集中,增加了管理难度。

2.4极端不良上访行为增加

目前,我国信访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缠访、闹访等现象十分常见。这些现象的发生,是由于相关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不当,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再有,许多信访活动的对抗性、组织性逐渐增强。部分人民群众会绕过地方政府,直接去上级政府去上访,其中不乏有群众采用极端手段,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种行为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3.促进我国信访制度有效运用的对策

3.1规范信访制度内部机制

为促进我国信访制度有效运行,首先应对信访制度内部机制加以规范,相关学者认为,应设置信访组织机构,将其建立在各级人大之下的专门信访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帮助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格局,并设置了信访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互相推诿责任现象,严重影响机构威信。据此,我国应对信访机构加以整合并优化,构建统一的信访机构体系,将信访功能归于人大。除此外,相关机构还用对信访工作的考评机制加以创新,在考评工作中,应将人民群众当做主考官,信访工作好坏应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其次,应构建以利益为基础的考评机制,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再者,信访工作的开展应立足于现状,具有一定针对性。

3.2完善信访制度的外部机制

其次,相关部门应对信访制度外部机制加以完善。换言之,应为信访制度的运用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社会的公正还需通过法律体系来维系,据此,我国应加强对法律体系的健全,建立以以司法为核心的救济体系。相关学者在完善我国信访制度的理论思考中提出,信访制度的改革必须同司法体制的改革相协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信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司法救济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而造成的。应当通过司法制度的改革,整肃部门风气,做到司法公正,使绝大部分信访案件回归司法救济,信访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3.3完善信访协调机制

部分上访者认为,只有把问题闹得越来越大,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才会真正的解决问题,导致了事件的影响越发之恶劣。最后因为部门没有一套真正的标准来解决问题,责任意识也没有落实到位,导致信访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相互推脱工作与责任,无法真正解决上访者的问题,最终影响到信访机构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形象。

良好的机制是长期发展的关键,因此信访协调机制的完善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配合,加强部门的管理和合作,协调好政府与社会,社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处理好跨地域信访的问题,优化资源,建立起强大的信访团队。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及时的处理好纠纷和矛盾。定期排查信访工作,落实责任,快速的解决好问题。对办事、办公不认真的部门,及时的提出整改意见,对推脱责任、弄虚作假的行为,及时的通报批评。

3.4创新信访工作方式

信访工作方式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要进行不断的变化与更新,以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3.4.1改善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及手段,创建信访制度,如建立电话接待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信访例会制度、分级上访制度及管理监督制度,对于上访次数较多的供电用户进行上门问候与定期谈心,了解其在供电使用中的困难及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3.4.2新时期下信访工作可恰当的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电子网络的优点,把传统的上门信访方式改为微博、微信及APP的信访交流平台,与时俱进并逐渐开拓创新,实际的做好供电企业间的信访工作。

3.5改革信访制度的评价标准

对于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信访处理,应当给予肯定性评价,对于违反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处理,应当给予否定性评价。整个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应当围着这个原则进行,而不仅以数据定优劣。想要避免考核结果出现负面效应,就应该增强对信访处理过程中依法依规的考核,不能唯结果论。对于非正常上访等案件,上级机关应该认真研判当地部门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若依据法律法规处理得当,就应当表彰当地部门,使之成为典型起到示范作用,而不是根据结果给予负面评价。

4.结语

综合上述,我国信访制度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不良现象,上访总量居高不下、信访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上访内容呈现相对集中趋势、极端不良上访行为增加,这些问题均影响到信访制度的有效实施,鉴于此,我国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关对策,规范信访制度内部机制、完善信访制度的外部机制、完善信访协调机制、对我国信访制度创新改革,以此来促进信访制度的运行效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安秀伟,唐书俊.论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日本苦情制度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15,01:29-31.

[2]庄士成.我国信访“困境”的制度成因——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政治与法律,2014,08:69-75.

[3]陈朝兵.化解我国信访制度困境的理性路径论析——基于信访制度改革争论的反思[J].云南社会科学,2015,0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