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举办复合型农民培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3

大力举办复合型农民培训

谷臣绒

谷臣绒(桑植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湖南桑植427100)

【摘要】该文通过国扶贫困县桑植县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为主体,培训现代复合型农民,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阳光工程。

【关键词】培训;复合型新农民;新农村;职业教育的设想和体系

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贫困地区如国扶联系重点县——桑植县的职业学校要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为经济建设服务,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新型农民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在此新的形势下,职业教育必须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1.桑植县的县情和职业学校的历史使命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从未停息过,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西方更是推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着重要求被教育者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高科技时代人才的综合能力,突出强调了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高度应变和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就是说通过教育,丰富学员的知识面,使学员一身能交流和处理各种信息内容、能对工作中各种情况变化迅速做出正确的反映、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以及能不断创造新意。西方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实际上就是为经济建设提供实用的知识面广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桑植县是一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之一,全县43.9万人口,农村人口有40万之众。“三农”问题是关系全县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那么,由谁来承担和完成建设新农村这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呢?需要党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需要政府加强农村工作力度,也需要职业技术学校加大对农村农民的培训,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广大农民把各种有利条件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成果。换言之,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职业学校的阳光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仍然很低,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素质提出的要求。从农民文化素质这一点看,全县40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文化程度占9.7%,中专文化程度占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52%。文化水平不高,在接受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及对经济信息的分析和把握上,就既不能更加自觉,也不能更加快速和准确,这就必然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所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也是桑植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型农民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现阶段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基本目标。我们应该按照这一要求,扎扎实实地培育新型农民。

“有文化”,是指新型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首先是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识字、会阅读和识数、会计算。这也是获得其他一切知识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常识、自然常识、法律常识等,就是对社会和自然有个初步的整体了解,以利于从纵深和宽广两个方面培养思维的品质。接下来,文化知识既涉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文化知识,也涉及哲学、经济、政治等人文科学文化知识。作为现代农民,应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文化知识兼通,且学以致用。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农民教育普遍达到高中阶段以上水平。

“懂技术”,是指新型农民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掌握与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相关的实用技术。这里大致包括:科学种田技术、畜牧水产养殖技术、林果栽培及保鲜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等。只有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术,才能在实际生产中提高劳动效率,保护好生态环境,以利于创造高效优质农业,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会经营”,是指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人们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单靠农业是不行的,应该实施农工商一体化。这就需要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同时,掌握经营之道,善于把自己的农副产品变成商品,搞活流通,实现良性循环。这就需要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学会根据市场需要来生产,也就是目前所说的“订单农业”,按照价值规律、供求关系来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市场增产增收,把产品变成货币,把货币变成资本,把资本变成财富,靠经营致富。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文化”是后两者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后两者的原因。培育新型农民必须从加强农村的文化教育开始。“懂技术”和“会经营”则是指科学文化知识在生产和经营中的运用,也是促进农民学习文化、增加文化知识的目标和动力所在。所以,培育新型农民也必须结合农村的生产实际进行。

2.桑植县培养复合型新型农民的有关设想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要坚持效益的观点,要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职业教育应当促进管理现代化,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攻克技术难关,直接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带来效益;职业教育应当促进改善人才结构,培养人才市场急需的复合型农民,从而在开创人才资源方面带来效益。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现代农民所采取的办法,应当具有如下的特性:

2.1先进性,这就是说培养复合型农民要有超前意识,要有勇气打破旧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要有新的教育思想,要看到未来。

2.2多元性,这就是指对于教材建设方面来说,要更新知识结构,将不同学科进行有机的变叉和结合,设立新的学科;对于学员个人来说,应允许或鼓励其学习第二学科知识,努力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能力。

2.3针对性,这就是说要按照“用得上什么,学什么,缺乏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根据新农村“一村一品”建设与个人的具体实际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合理实用的教育课程,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民对知识面要求愈来愈宽广的需求。

2.4自主性,这就是说要选送进修的农村村支两委主干、涉农企业职工和农民本身,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作主,确定受训的目的、方式和内容,职业教育部门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并为之服务。

3.建立全社会的新型农村教育培训体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培养造就新型现代农民同样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规划和实施。桑植县一定要把新型农民教育工作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切实做好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

3.1抓好基础教育。要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中的文盲半文盲搞好文化补习。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这一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这方面工作职业学校也要搞好规划,有组织、有投入、有保障地进行,尽快扫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中的文盲半文盲状况。

3.2对乡村两级干部和农村致富能手进行定期教育培训。桑植县有39个乡镇589个行政村,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乡村两级干部和致富能手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带头示范作用,这些人在党、政府和农民中间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把这些人培育好了,就可以带动一片,带动一面,这应该是职业学校的重点。

3.3促进当地职业学校与农村建立对口支援联系点,或者在农村建立科研示范基地。结合农村实际,职业学校要直接面对面地培训农民。桑植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校初期,开设了农学、畜牧、园艺等专业,培训学生近800人,现绝大部分学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3.4积极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一是利用职业学校体系健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按照培训进村、科技入户的要求,做到“培训教师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解决广大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科技成果入户率、转化率和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开展直接到户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发挥远程教育传播优势,推进媒体资源进村。综合利用湖南农业大学和农广校的多种媒体资源和桑植地方媒体资源,大力开展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和急需了解掌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烟叶栽培、畜牧养殖、反季节蔬菜生产、农业政策法规、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主导品种等教育培训,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络、报纸、杂志、“农技110”电话等载体,迅速送到千家万户。三是发挥专业培训机构和专业教师的优势,推进人才培养进村。大力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工程”,以行政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围绕全县重点培植的畜牧、水果、反季节蔬菜、烟叶等农业主导产品和产业,深入开展农业科技系列化综合性培训,培训“绿色证书”学员,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培养具有大专、本科学历层次的农民技术骨干人。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3.5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培养技能型劳动力人才。围绕培养新型农民,以“双十”工程(10万农户培训工程、10万农民劳务输出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利用体系、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开发和制作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知识等媒体资源,通过各种公共传播媒体,并结合印发资料、农村黑板报、科技培训班、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搞好培训,帮助广大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开展好“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根据就业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科学安排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做到供需对接、“订单”培训。选聘优秀教师,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农民真正学到专业技能。创新培训模式,打响桑植劳务输出品牌,力争2010年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7.5万人以上。

3.6精心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一万中专生计划”,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科学安排教育教学计划,深化农民教育教学培训改革,不断完善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切实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体系的优势,采用业余、半脱产或脱产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培养计划的落实。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建设,建立有序高效的办学机制和可靠的质量保障机制。加快以卫星接收小站为重点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建设步伐,共享中央校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发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的优质教育教学媒体资源,全面提高农民现代教育培训整体水平,扎实做好面向“三农”服务工作。力争2010年全县培养1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