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暴雨条件下铁路路基水害整治及设计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极端暴雨条件下铁路路基水害整治及设计建议

殷家林

殷家林

神华甘泉铁路有限责任公司015300

摘要:水害严重影响着铁路行车安全和正常的运输秩序。本文从水害常见种类、成因及应对措施为着手点,通过甘泉铁路K79+320-K79+330、K79+430-K79+450两段水害的具体事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铁路水害的具体应急整治措施,并提出了确保线路质量稳定的加固设计建议,对于类似突发情况应对及处理,确保线路安全畅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路基水害;类型;成因;整治;加固

引言

铁路一直以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铁路运行安全畅通则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线桥设备抗洪能力低,加之近些年极端恶略天气频发,每年汛期都会有因水害而导致中断行车的情况发生,对铁路的正常运输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如果未及时发现还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做好汛期防洪工作,特别是应对水害等突发状况的整治工作,将是确保安全渡汛的重要内容。

一、现场概况

2018年7月19日,甘泉铁路沿线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天气,金泉站附近降水量曾达113mm,明安南站附近降水量超过135mm。受暴雨突袭影响,甘泉铁路沿线出现多处路基塌陷及下沉情况。其中K79+320-K79+330、K79+430-K79+450两段冲刷尤为严重,两段线路左侧路基均出现坍塌,K79+430—K79+450处坍塌尺寸更是达到长8m*宽6m*高3.5m,8根枕木悬空,导致线路运行中断22小时,全线直接经济损失初步预算达上千万元。

二、路基水害常见种类、成因及相关措施

1.路基水害常见种类:路基下沉、路基坍塌、路堤及路堑边坡溜塌、路基挡护设施破损坍塌等。

1.1路基下沉

此类型水害主要表现为线路几何尺寸不良,线路水平、高低及方向变化量大,严重地段可造成钢轨枕木悬空、几何尺寸超限。路基下沉情况多发生在路基与桥、涵、隧道结合部位或者路堤与路堑结合部位。其中甘泉线K62+050处因强降雨造成路基下沉,高低不良最大值24mm。

1.2路基坍塌

此类型水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整体下切,线路钢轨枕木连续悬空。

1.3路堤及路堑边坡溜塌

此类水害主要表现为土质边坡破面局部溜塌。其中路堤边坡溜塌中,路肩呈现出不同程度坍塌、塌陷,严重地段路肩塌陷至道碴坡脚,甚至导致道碴下溜后轨枕头部外露,道床失稳。路堑边坡溜塌中,溜塌淤泥流至排水沟直至淤堵。严重地段甚至会淹埋线路、污染道床。

1.4路基挡护设施破损坍塌

此类水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浆砌片石护坡局部破损开裂、塌陷下溜;浆砌片石挡墙外鼓开裂;浆砌片石水沟局部破损开裂等。水害发生后当下暂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但再次遭遇强降水,水害部位进一步发展后,可能会引起进一步坍塌最终危机行车安全。

2.路基水害的成因

2.1自然环境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对路基水害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雨水冲刷侵蚀、路基土质差、路基的压实度不够都严重威胁着列车的运行安全。

2.1.1雨水影响

实践证明,路基水害的发生与降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大雨、暴雨、等强降雨天气很可能诱发水害。对于小流域洪水而言,主要是暴雨的总量,而雨季路基坍塌不仅与降雨总量有关,还与不同历时的降雨强度有关。当处于路堑地段或地势低洼地段的铁路运输设备遭遇短时强降雨时,周边大量汇水流入线路当中,易造成水冲线路、水漫道床等水害。当铁路路基遭遇长时间持续降雨时,路基含水量趋于饱和,易发生路基下沉、路基边坡溜塌甚至路基坍塌等水害。

2.1.2路基的土质影响

铁路路基土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路基稳定性。甘泉线路基土质多为黄土状粉质粘土。由于该土具有垂直节理、多孔隙及含丰富的易溶盐,使该土产生陷穴。陷穴顶板坍塌则使铁路路基破坏变形。常见的变形有:剥落、冲蚀、溜坍、下沉、滑坡和崩塌。

2.2人为影响

由于近些年来新修建筑、倾倒垃圾弃渣、采石挖沙及新耕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铁路周边的环境发生了巨变,铁路周边原有汇水面积及排水路径系统均已发生改变,从而也导致了水害量的增加,进而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输安全。

3.相关措施

3.1路基防护

通过植被防护、浆砌片石护坡、拱形骨架护坡及挡墙等工程手段,可以有效的对路基坍塌、路基边坡溜塌等进行整治。

3.2路基注浆处理

通过对路基本体内部进行注浆,使得路基变得坚固,可有效整治路基下沉、路基坍塌等水害。

三、甘泉铁路K79+320-K79+330、K79+430-K79+450处水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甘泉铁路K79+320-K79+330、K79+430-K79+450段位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形平缓,局部发育浅冲沟,地表多为耕地,灌渠密集。上述两段为填方路基,地表为耕土,土质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黄土状粉质粘土:黄褐色,中密,潮湿。广泛分布于地表,层厚1.0-2.5米,局部厚度大于5米,土质不均,夹有粉细砂薄层,含砾石约5%。Ⅱ级普通土,=150kPa。

②砾砂(Q4al+pl):黄褐色,中密至密实,潮湿,局部夹有粉土薄层,层厚0~0.5米,Ⅰ级松土,=300kPa~400kPa。

黄土状粉质粘土具有垂直节理、多孔隙及含丰富的易溶盐的特性。同时,本段路基下方有农用灌溉管道,因本段无涵洞,上游水无法排出,造成铁路右侧积水1-1.5m深,路堤浸水饱和后,路堤饱和土体孔隙中的水将向边坡方向渗透,浸润曲线下降。水在土中渗流产生渗透压力(又称动水压力)。由于水向边坡方向渗透,渗透压力指向边坡,这对边坡的稳定是十分不利的。因路基两侧存在较大水位差,在水压作用下,产生自高水位一侧向低水位一侧的渗流作用,贯穿路堤的渗透水流产生指向低水一侧的渗透压力外,当渗流速度足以冲移土体内的细小颗粒时,渗流将细小的土粒带走并逐渐扩大形成管涌现象,水沿灌溉管道管壁进入路基下方,从路基左侧冲出,带走路基坡脚填土,破坏低水位一侧边坡的稳定,最后造成路基坍塌。

四、针对79公里两处水害现状采取的应急措施

鉴于突降暴雨导致线路两侧积水猛增,公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巡视工作;多名专业主管乘坐轨道车对甘泉铁路沿线添乘巡查设备情况。发现两段路基坍塌且存在轨枕悬空的现状,立即通知封锁线路。同时本着“先通后固”的原则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现场人员对线路上游水侧管涌位置利用沙袋进行封堵,以免坍塌面积进一步扩大。

调动平板车对该坍塌段落采用片石及道碴回填,回填高度至原路基面高度,并在两侧预留足够余碴。

对回填后的线路进行多次捣固作业,确保填料的密实及路基面的稳定。

线路恢复后利用限速牌和减速地点标列车进行限速,加强该段的巡视检查及捣固工作,确保线路几何尺寸满足要求。

五、整治效果

经过近一个月的缓慢沉降过程后,上述两段线路路基状态基本稳定,线路几何状态良好。但由于坍塌后回填道碴及片石压实度不够且填料级配较差,不能满足路基填料要求,同时铁路原地面埋设管道,有可能再次发生病害,需进行加固处理。

六、针对79公里两处水害采取永久措施设计建议

通过旋喷桩法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入现有路基层预定深度,浆液以20Mpa左右的压力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形成喷射流,同时借助注浆管一边旋转一边向上提升,使浆液与现有路基搅拌混合,并经过一定时间凝固,形成圆柱状水泥与土混合的固结体,从而达到加固路基及防止渗水的效果。具体的工程措施及注意事项如下:

1.工程措施

1.1加固深挖时如发现穿越路基管道没有超出路基坡脚时,进行挖深接长,并于接口处进行密封防水处理。

1.2上述两段路基左侧采用注浆措施对路基本体进行加固,注浆范围为沿铁路方向坍塌区以外5.0m范围内深度为进入既有路基至少1.0m。沿铁路坡面间距1.0m梅花型布置注浆孔。

1.3为了防止注浆时浆体外流,采用渗水土对路基加宽1.0m。

1.4对路基表层0.6m范围内挖除换填渗水土,并于其下设置0.3m厚中粗砂垫层,垫层中铺设一层复合土工膜,防止地表水下渗。

1.5铁路两侧设置4.0m高脚墙,埋深2.0m,外露2.0m,墙宽1.0m。

1.6对修复后边坡坡面采用生态袋进行防护,生态袋内种植灌木,每平米5株。

2.施工注意事项

2.1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2.2施工前应做好路基施工范围内的光缆、电缆和其它各种管线的排查、迁改和保护工作,防止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并应做好永久或临时排水系统,保证地表水不流入路基施工范围。

2.3路基施工前应进行地形和施工地质复查核对工作,如地形地质资料与设计不符,应及时提交建设、设计单位处理。黄土地段路堤坡脚及堑顶外20m范围内的黄土陷穴、人工洞穴施工前应检查核实,并及时上报设计、监理单位处理。

2.4排水沟、沉淀池开挖到位后,应先将沟帮和基底夯拍密实,然后再砌筑浆砌片石。位于黄土和膨胀土地区时,浆砌片石砌筑前应按设计要求铺设二八灰土垫层。

2.5如设计与实际地形、地质等有出入时应及时通知现场设计人员,以便及时调整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

2.6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则办理。

七、结束语

通过对水害的常见种类、产生原因及处置措施进行归纳,并以甘泉线79公里两处水害为例,介绍应急处置办法,提供加固建议,为应对类似突发情况及相关加固措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铁路水害类型与成因及应对措施山西科技2017年第32卷第4期

[2]湿陷性黄土区半填半挖路基水害整治及设计建议铁道建筑技术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