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颈椎病中的特征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CT与MRI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颈椎病中的特征比较

林杰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比较CT与MRI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颈椎病中的特征,以进一步探讨两者在临床中运用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6例,对患者临床资料与CT、MRI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CT扫描对于颈椎椎管出现狭窄、脊柱后纵韧带出现骨化以及椎小关节出现异常增生或硬化的图像显示明显优于MRI检查;在显示颈部椎间盘突出情况时,MRI检查较CT扫描更加敏锐。结论:颈椎病病变的CT检查诊断与MRI检查诊断均具有非常好的准确度与敏感度,对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有利于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分型诊断,从而有利于颈椎病及时、正确地进行治疗。

【关键词】MRI检查;CT扫描;颈椎病;影像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192-02

颈椎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以退行性改变为主要发病因素的骨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目前,X线平片检查、CT以及MRI是诊断颈椎病的常用方法,关于这三种检查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各具特色[1,2]。笔者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颈椎病病例CT与MRI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比较两者在颈椎病临床诊断中的特点及价值,以进一步提高两者在临床中运用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6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19~65岁,平均(40.3±5.3)岁;病程1~4年,平均(2.2±1.3)年。临床主要症状:颈部疼痛及不适、头痛、眼花等,严重者还出现呕吐、双上肢发麻,少数患者还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1.2方法

入组病例就诊后都进行了CT扫描,9例病例还进行了MRI检查。CT扫描应用西门子16排CT,层距选择1~2mm,层厚选择1~2mm;MRI检查应用日立磁共振机,分别进行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矢状位扫描和横断扫描检查,层厚选择4mm,层距选择1mm。参照文献资料[3]对入组22例颈椎病进行分型,并由3位不同的资深影像科医师采用盲法,各自独立分析的CT和MRI影像,存在分歧者,则共同读片后再下定论。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达,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分型与影像学表现:①颈椎型2例,发病年龄为21、22岁,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颈椎部位僵硬,颈部、头部、肩部以及上臂疼痛,日常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存在反复性落枕的现象。CT检查结果显示没有特异性的影像征象。此例患者未行MRI检查。②神经根型9例,颈部均呈现放射性的压痛,其中有5例患者因颈肩疼痛而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上肢体麻木或疼痛。CT扫描,有6例患者神经根已被压迫致移位或者变形,有5例患者颈椎椎管显示狭窄,有6例患者的椎小关节显示增生及硬化,有3例患者脊柱后纵韧带显示骨化。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人中,有5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其中有3例患者MRI检查结果提示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3例患者的神经根存在不同程度压迫,有2例患者的脊髓受到一定的压迫,有4例患者MRI检查椎管提示狭窄。③椎脉型5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头痛以及耳鸣等。CT扫描,有3例患者钩椎关节骨显示异常增生,有4例患者颈椎横突孔出现分隔以及变小。有4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有4例患者颈椎钩突显示增生,有1例患者的T1加权成像显示颈髓与硬脊膜受到压迫而变细。

3.讨论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也在不断年轻化。颈椎病主要的病理机制是由于各种原因致机体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以及椎间关节出现继发性退行性改变,从而发生神经、脊髓以及血管损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4]。引发颈椎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退行性改变、劳损、外力损伤、机体炎症、颈部长久处于强制性的体位以及先天性颈椎畸形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因素是退行改变与外力损伤[5]。

目前,CT与MRI是诊断颈椎病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大部分病例影像学表现为颈椎间隙改变、椎小关节狭窄改变以及各个部位骨刺形成改变等。本次研究对比了16例颈椎病患者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特征。结果显示,CT扫描对于颈椎椎管出现狭窄、脊柱后纵韧带出现骨化以及椎小关节出现异常增生或硬化的图像显示明显优于MRI检查。在颈椎进行CT扫描,当层距以及层厚较大时,其诊断机体颈椎间盘异常病变的临床价值不高。多层螺旋CT(MSCT)在进行薄层容积扫描时,层厚往往<1mm,同时结合重建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颈椎体以及颈椎间隙的解剖结构、骨质异常增生的程度与范围、腰椎间盘状态以及韧带是否骨化等细节,并且能够确定颈椎病类型。而在显示颈部椎间盘突出情况时,MRI检查较CT扫描更加敏锐,并且MRI检查矢状位的成像,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全部的颈段椎间盘,同时还可以清楚地观察脊髓变性、受压以及软化等情况。因此,对于存在严重的神经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MRI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丁雪委等[6]人研究显示,动态的MRI检查,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病人颈髓受到压迫的情况,从而可以指导手术医生更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外科手术方案,对临床治疗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颈椎病病变的CT检查诊断与MRI检查诊断均具有非常好的准确度与敏感度,对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有利于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分型诊断,从而有利于颈椎病及时、正确地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姚澄,艾阳平.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现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549-3550.

[2]陈超.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0):2694-2695.

[3]周英杰,李无阴.颈椎病诊断治疗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骨伤,2013,26(10):849-852.

[4]王冰,段义萍,张友常,等.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4):472-474.

[5]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6]丁雪委,喻迎星,葛敏,等.3D-DESS磁共振序列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2):2086-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