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引文分析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引文分析与评价

刘艳超

刘艳超(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辽宁大连116011)

作者简介:刘艳超(1985-),女,辽宁大连人,大学本科,助理馆员。

摘要:文章对2004~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报》所刊载的全部284篇论文引文的数量、年代、类型进行统计,并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数量统计图表和布拉德福定律对引文的数量进行研究;根据年代分布图,对引文的年代进行讨论分析;根据类型分布表,揭示其引文类型的变化趋势,为图书情报部门及图书情报学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引文分析;图书馆学;网络文献中图分类号:G251.4

在科学文献的体系结构中,文献之间存在着引用与被引用的相互联系,这种相互联系是紧密的,表明了每一篇文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其中被引用的文献就称为引文。一篇文献的引文是文献作者对新知识、新成果的吸收程度和该文献可信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一篇文献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可作为该文献参考价值大小或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测度。同样,一种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被其他文献引用次数的多少也是该刊学术价值的一种标志。因此对文献的引文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为科研工作人员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务;情报学家可以方便的分析科学情报的结构,也可以定量的研究科学的发展趋势;科学研究人员可根据引文分析结果洞察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水平,并为他们合理的利用文献提供参考。

《中国图书馆学报》是图书馆学专业的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图书馆学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优秀学术论文。对《中国图书馆学报》所刊载的论文的引文进行分析,可了解图书情报科研工作者及有关的科技人员的阅读特点,掌握图书馆学研究的进展状况、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等,从而对图书情报工作及图书馆学研究工作有所启示。本文从2004-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报》所刊载的284篇论文的2487篇引文入手,通过对引文的数量、年代、类型三个方面的统计与分析,得出几点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结论。

1引文的数量

1.1数量统计

期刊论文的引文数量是指某一期刊在某一指定时间内所引用的文献的数量,是作者对新知识、新成果吸收量的重要标志,可表明作者利用文献的水平,可代表该刊的研究水平及图书情报部门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提供的水平,《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005两年共刊载论文284篇,这284篇论文的总引文量是2487篇,平均每篇论文引用文献量为8.76篇。

1.2数量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平均引文量略高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水平,但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些差距(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引文量为8.5篇,国际上科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在15篇以上),这表明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情报工作者吸收的新知识、新成果数量较少,因此论文水平相对国际先进水平也会有相应的差距。从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引文数在1到5篇之间的论文最多,有101篇,占总引文数的35.56%。另外,在这284篇论文中有一篇论文的引文数达到55篇之多,可见这篇文章吸收的先进知识,先进成果之多,论文的水平也会相应较高,但这284篇论文中有6篇论文没有引文。引文数在6-10篇和11-15篇分别占约33.80%和19.37%,论文的引文数多在1~15篇之间分布。

1.3原因分析

根据表中的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图书情报工作者的阅读面窄,导致对于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成果接受较少,因此我国的图书情报科研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由于经费有限,致使图书馆资料收藏不全,只能有选择的购买一些核心期刊或出版物。而且不同的资料收藏部门给图书情报工作者提供的期刊量也是不均衡的。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图书情报事业,重视知识经济,为资料收藏部门提供强大的经济后盾。另外,图书情报工作者对资源共享意识偏低,仅限于对本地区资料收藏的利用,不能充分的利用高科技先进技术进行图书情报资料收集的工作,也影响了论文的引文数量。

②有些图书情报工作者虽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利用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但是对编写引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真实的体现我国的图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水平和利用文献的能力。论文所附引文是作者使用文献后留下的标记,它是论文质量的高低、论据的充分性和严谨性,结论的真实可靠性的一项可供参考的指标,同时也是读者进行追溯检索的一种途径,是一篇完整的科学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图书情报工作者忽视了论文所附引文的重要作用,不重视引文的标注,不仅会影响论文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会给图书馆学的统计分析、读者追溯检索带来不便。

2引文的年代

2.1年代统计

对引文年代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文献的传播利用及老化规律。2004~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报》所刊载论文的引文中,引文年代在1997年以前的有268篇,2003年的引文数最多有559篇之多,2002年的引文数也相对较多有453篇

2.2年代分析

从分布曲线图可以看出,引文年代的高峰期集中在2001年到2004年之间,其中2003年达到最高峰。从2001年开始,引文的数量逐年增长,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这一时期是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繁荣昌盛时期,在这几年中发表的图书馆学文献也达到空前的数量,这说明了在这段时期许多图书情报工作者都从事学术研究,图书馆学的研究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因此,从2001年到2004年间的图书馆学论文水平质量也相对较高。

从分布曲线图还可以看出1997年到2001年之间引文数几乎持平,也表明了这几年间图书馆学的发展较均衡,即没有飞跃式前进,但这段时期里的稳定发展却为后一阶段的加速前进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3引文的类型

3.1引文类型统计

研究引文文献类型的分布,可以确定论文的文献来源和组成,有利于图书馆和资料部门确定文献搜集的重点和各类文献所占的比例,还可作为科研人员利用文献时的参考。经统计引文的类型分

3.2引文类型分析

从表2可见,引文以期刊为主,期刊有出版迅速、内容新颖、研究性强的特点,从而决定了它在图书馆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但期刊内容的整体性不如图书,所以图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所有的引文来源中会议论文所占比例仅为2.4%,但其价值却不容忽视,它们是每年各方面科技成果的报告及对科技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总结,以及近几年最先进的知识成果。虽然篇幅较少,但却是精华,科学研究价值很高。这其中也包含一些博士毕业论文,它们代表了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如何更多更好的利用会议论文值得我们思考,否则势必会影响论文的研究范围及水平。我国的图书情报工作者应该尽量多的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与中外学者进行探讨与交流。而图书馆也应对会议论文的收集引起足够重视。其他类型的引文主要有国际标准、前人手稿等,对于论文的参考价值也是不可小视的。在引文类型中,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网络文献,其所占比例已超过了图书。

3.3新型引文来源—网络文献

网络文献的出现才仅仅5、6年的时间,已是论文引文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它将逐步成为最主要来源。那么传统的获得资料的手段是否能被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完全取代?我认为如果网络文献真正成为主体,它也只可以取代期刊的位置,图书由于整体性强、篇幅大,不适合在网络上进行阅读,如果下载也未必有出版发行的图书价格便宜,所以说在近几年内图书还不能被网络取代。

从2004-2005年的《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引文类型来源来看,网络文献多数为外文文献,利用网络可以解决图书馆资料部门缺少外文文献的的弊端,但对于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外文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他们不仅要了解中文网站的搜索引擎,更要研究外文网站及相关的搜索软件使用。

4结语

经以上统计分析得出下面的结论:

①图书情报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图书馆学文献的订购和管理,提高文献的利用水平。情报研究人员在撰写论文时,应重视其引文的标注,以保持论文的完整性和科学性。②图书情报部门可根据引文的年代分布情况和图书馆学文献的半衰期确定文献搜集和保存的重点。③引文的类型分析结果表明图书情报部门应加强图书馆学的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及研究报告的预印本等的搜集、报道和检索服务,同时还应注意近几年新出现的网络文献类型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利用④情报工作人员应重视对网络文献的利用,加强对搜索引擎的操作,并且掌握中外搜索软件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方意平.《图书情报知识》改版以来载文及作者的统计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6,(4).

[2]王辉,曹志梅.《情报学报》的自引分析与研究[J].现代情报,2003,(4).

[3]王艳.《图书馆界》(1991-2000)载文及作者统计分析[J].图书馆界,2001,(1).

[4]吴瑛.2001年《图书馆》载文统计分析[J].前沿,2003,(7).